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品诉诸"(ethos)是西方古典修辞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在论及修辞性说服手段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人品诉诸、理性诉诸(logos)和情感诉诸(pathos)三种方式。在强调以修辞推论(enthymeme)为核心的理性诉诸的同时,他还十分重视诉诸人品的说服手段,认为(Aristotle 1954:25)"修辞者的人格几乎可以说是最有效的说服方式"(his character may almost be called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persuasion hepossesses)。事实上,无论是追溯古典修辞学的历史,还是研读当代的理论延展与批评分析,都不难发现人品诉诸在西方修辞学中的特殊地位。在信息飞速传播和人际交流频繁的今天,人格因素已成为个人形象,集体形象,乃至国家形象的主要体现。因此,重新审视"人品诉诸"这一经典范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亚里士多德合理划分了"人品诉诸"下的三个要素:见识(good sense)、美德(good moral character)、善意(goodwill),然而对各要素的具体内涵并没有界定清楚,因此在操作性方面存在缺陷。当代一些修辞学者的理论探索对此概念进行了各种补充和扩展,但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和认同。因此,进一步探究古典修辞学中人品诉诸的内涵,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境,考察当代的相关研究成果,提炼出便于操作的人品诉诸要素分析模式是十分必要的。文章旨在通过研究亚里士多德、西塞罗、昆提利安等古典修辞学家有关人品诉诸手段的相关论述,分析Sharon Crowley、Robert Cockcroft、William McGuire等当代修辞学者的理论阐发和应用情况,厘清"人品诉诸"中的关键要素并抉择出各要素下的基本考察点,以丰富和发展这一古典修辞学核心概念,使之更好地应用于当代的修辞实践和修辞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