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学旅游对全域旅游的支撑作用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2届年会暨铜仁市地质公园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yu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从全域旅游及其先进性、全域旅游与地学旅游的概念、地学旅游对全域旅游的支撑3个方面,论述了全域旅游与地学旅游的相互关系:地学是全域旅游的基础学科,是全域旅游的基础支撑;地学资源可以满足新旅游六要素的"商、养、学、闲、情、奇"的要求.地学旅游的发展推动了全域旅游的产业发展.
其他文献
基于大方地区羊场区块煤层气勘探的地质成果,对研究区构造背景、煤层气展布特征、煤阶、煤储层特征方面进行了分析,结合合气性、渗透性及等温吸附特征等,对该区煤层气储量进
灾害救助能力要看是否能够满足受灾地区及其灾民的需求.灾害救助需求不同于一般需求,但又是特殊灾害等非正常状态下的基本需求.它的内涵构成是以受灾者为中心的"2+3灾害救助
根据川南煤田煤层气赋存特征,结合现行规程规范,选择了符合本区地质特征的有利区评价参数.针对本区煤层多、厚度薄、间距小、单层评价潜力有限,提出了"首要参数一票否决+多层
强化区域协作是提升政府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途径.西方发达国家注重防灾减灾中的区域协作.中国许多地方近些年开始尝试防灾减灾的区域协作,在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大
近20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空前迅猛,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洪涝灾害风险特性与安全保障需求均在发生显著变化.由于城市面积急剧扩张,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看海"几
利用低温液氮吸附、X-CT扫描和低场核磁共振方法,传统方法与新技术相结合,精细描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北段神府区块煤储层孔隙系统的发育特征,应用AHP模型实现了煤储层孔隙系统
灾后住房重建是受灾地区群众最关切的难点问题,政府层面存在"全倒户"核定专业性不强,倒损状况难界定;资金援助程序冗杂,到位较慢;完成验收偏重速度,忽视质量等;家户层面居民
本研究报告针对当前城乡救灾机制出现的三大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救灾机制的七条政策建议,对于新时期加强城乡统筹背景下城市救灾工作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考察国外农业巨灾保险制度并结合中国试点地区的经验,不难发现,农业巨灾保险法律制度设计需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建设和开发"一带一路"倡议两大战略的加快实施,海洋灾害防御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而中国当前的海洋防灾减灾法律体系还存在巨大空白,整个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