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浴辅助治疗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来源 :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usni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2007年3月-2008年3月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中药治疗及常规治疗。经过30天治疗后,中药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提示中药足浴可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2009年8月在本院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中,符合高血压诊断的患者40例,根据血压值及并发症合理调整治疗药物,通过调查得出肥胖患者是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合理控制饮食和增加体育活动是保证体重正常的良好方法。食盐的摄入与血压呈正比,低盐饮食是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治疗方法之一。保持好的心情也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为了充分调动护理专升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选取本校2009级护理专升本的30名学生,按学号依次分成6个小组,每组5人,每组选派1名小老师。在老年护理教学中实施了学生小讲课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过程中主动探求知识的主角,从而为培养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
直肠滴入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选择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物,采用专用器械滴入直肠,通过经络和药物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中医内病外治法,与传统保留灌肠在疗效对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中药直肠滴入临床证实对于消化系统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为了更好地让中医院的护理人员发挥中医特色,掌握三因制宜及辩证施护的原则,并且,能够运用中医术语客观、真实、准确的记录在相应的护理记录之中,逐步提高中医护理记录水平,是中医护理发展趋势。随时记录中医护理文书是中医护理发展的基础,责任制护理与辩证施护的有机结合,将为示范病房的优质服务提供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昌平区中医医院急诊科就诊,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急性脑卒中的患者368例,依据肠道药物滴注后,药物在肠道保留的时间,分为2组,有效组和无效组。两组病人根据病情均给予20%甘露醇静脉点滴,均给予自制中药汤剂进行直肠点滴。观察结果表明,使用医院自制中药进行肠道滴注治疗急性脑卒中,临床效果也非常显著。也显示了药物疗效与临床护理密切相关,尤其药物在肠道保留时间的长短与临
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月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住院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7例,分为2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包括饮食控制、适度运动、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中医护理于预组治疗后在全部8个维度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对照组组在GH,RE等2个维度得到明显的改善,中医护理干预组相比全部8个维度均高于观察组,P<0.05。
64例例患者来自本院中医皮肤科病房,均符合斑块型银屑病诊断标准,采用刺血与药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经过2个疗程治疗,64例患者中痊愈35例;好转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2.81%。而且在护理过程中,护士的耐心疏导,细心观察、精心护理则也尤为重要,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文章介绍了中医时间护理的渊源,现状和必要性。它可有效的指导临床实践,通过这一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近年来,医务人员对人体的生物节律、选择给药治疗的最佳时间等研究,不断临床摸索总结,不仅掌握人体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对药物耐受性不同的规律,同时,还要熟悉药物的基本知识,合理用药,合理给药,才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收集骨伤科2008年1月-2010年2月膝骨性关节炎206例。根据病情采用相对应的中药熏洗方法,经过3 -6个月的随访,206例患者中显效153例,有效48例,无效5例,有效率97.5%。治疗的同时,结合熏洗前、中、后的护理和健康知识宣教,疗效甚佳。    
平衡就是健康,调理就是治疗,“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现代中医养生理念是三调养、四合理。将人体与自然界有机结合,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对人体进行有效的调养,是科学养生,提高健康指数的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