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红粒冬小麦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来源 :2008年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g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商品小麦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一直以籽粒颜色区分品质和价格,在制粉工艺落后、粉路短、出粉率差异显著的情况下,白麦视作品质好、价格高,而红麦被认为是劣质麦而受到冷遇,上个世纪末曾一度退出国家保护价收购政策。2008年我国白麦最低收购价为77元/50公斤,而红麦和混合麦为72元/50公斤。但随着制粉工艺进步、设备精良、粉路拉长、出粉率差异缩小,国内外大量企业的实践说明,籽粒颜色更多的是产地标志,而不表明内在质量的优劣,红麦也可以成为我国的优质商品小麦。本文介绍了江苏省红粒冬小麦的品质定位,对江苏省红粒冬小麦产业的生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江苏省红粒冬小麦产业的市场,提出了小麦产业的政策展望。
其他文献
以耐弱光性不同的两个冬小麦品种扬麦158和扬麦11为材料,研究从拔节至成熟期进行遮荫处理对小麦旗叶的光合、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其衰老生理.结果表明,遮荫降低了小麦旗叶光合速率(Pn).灌浆前中期,长期弱光对较耐荫的品种扬麦158旗叶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而降低不耐荫品种扬麦11的旗叶叶绿素含量,但遮荫显著提高了灌浆后期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灌浆前中期的SOD、CAT活性和后期MDA含量均降低.表明长期弱
为了给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氮钾肥施用量及其配比对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和钾及其互作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以每公顷施氮225kg、K2O150kg的处理产量最高.随着氮和钾肥的增加出粉率和容重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
于2005~2006年,选用弱筋小麦新品种皖麦48,通过追氮量和追氮时期两因素试验,研究其对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试验条件下,以追施184.5kg/hm2氮素产量最高,在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追施,最高产量分别达到6062.5 kg/hm2、6472.0 kg/hm2、6883.0kg/hm2;(2)当基肥纯氮达135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指标只有在不追肥
准确的估算作物生物量,能够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粮食经济宏观调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高光谱植被指数,系统的比较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传统回归模型估算的小麦生物量.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方法相对于对数回归模型,显著地提高了小麦的生物量诊断的准确性,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减小,决定系数(R2)和T值检验相对增大,特别是对于比值植被指数(RVI),T值提高的幅度比较大,达99.8%.说明人工神经网
选择6个主栽品种和1个省外引进的强筋品种,在四川省内5个生态点开展小麦品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品种间差异显著,但差异大小因品质参数不同而异.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沉降值、降落值等参数和面包评分的变异程度较大,变异系数达14.6%~51.4%,其他品质参数和面条评分变异程度较小.参试品种以川麦37的面条评分最高(80.3分),川麦39和川麦44的面包评分较高(分别为83.9分和80.1分).
以皖麦38为材料,研究了氮肥基追比例互作对不同密度优质强筋小麦旗叶衰老及产量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在总施纯氮225kg/hm2条件下,当密度相同时,增加追氮比重,氮肥后移有利于提高小麦叶绿素含量、增强SOD、POD活性、降低MDA活性,有利于延缓旗叶的衰老;基追比例相同,较低基本苗有利于叶绿素含量、SOD、POD活性的提高和MDA含量的降低,从而延缓旗叶衰老;12个处理中,播量180kg/hm2与
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众所关注的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科学技术是支撑,推进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现代化,关键是实现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现代化,并实现农业信息化。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信息服务的任务主要是解决农业的发展问题(农产品的数量、质量、市场竞争力,农民的收入等),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更新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主要是单纯解决农产品的
以强筋小麦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氮素不同的基追肥比例对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亩施氮20.5kg(其中有机氮2.5kg,化肥氮18kg)、基追比例10:0~4:6范围内,烟农19和皖麦50的籽粒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均随拔节期施氮比例的加大而递增,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等品质指标均随拔节期追氮比例增加而提高.氮肥当季利用率
氮和硫是小麦生长的必需矿质营养元素,也是含硫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籽粒蛋白质的合成和积累及籽粒品质的改善和产量形成有显著影响。Hocking研究认为,开花后小麦营养体中大约有70%的氮和1/3的硫再分配,供应籽粒氮积累量的70%和硫积累量的48%,开花前氮和硫的积累与开花后的再分配对籽粒产量和品质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田间高产条件下研究小麦对硫素的吸收积累特性及氮硫营养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以期为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氮素的积累、分配及籽粒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间,两种穗型品种均以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最高,且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占氮素总积累量之比均以较低的密度处理表现较高,其中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以C2处理(375×104/hm2)最高,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以B1处理(75×104/hm2)最高;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均以最低的密度处理表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