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合并慢性肾病的血压管理

来源 :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指肾脏损害(kidney damage)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低于60 ml/ (min1.73 m2)持续至少3个月。肾脏损害是指肾脏病理学检查异常,或肾损害的实验指标异常。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者中有30%-60%同时患有CKD。当CVD合并CKD时,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可达肾功能正常的性别年龄匹配人群的5-100倍。其中,高血压是很重要的一项危险因素。高血压在CKD患者中患病率可达40%-80%,且随着CKD分期增加患病率增高。但因为容量负荷过重,RAAS、交感过度激活,内皮素产生增加及血管硬化等原因,CKD患者的血压较普通高血压患者更难控制,即使接受正规治疗,血压控制率也不足50%。本文对CVD合并CKD的血压管理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PICCO在CCU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中的护理。  方法: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PIC-CO)是一项新型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其原理是采用热稀释法测量单次的心排出量,利用动脉压力波型曲线分析技术测量连续的心排出量;并计算得出一系列具有特殊意义的临床参数,对指导临床用药和控制补液速度及补液量,以维持正常循环血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在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PICCO监测技术相对
目的:探讨卧位及卧床时间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对同期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卧床时间;观察组125例,患者术后卧床4小时即可下床,指导早期活动;常规组98例,患者术后必须绝对卧床24小时方可下床活动;两组除术后卧床时间不同外,其余护理方法相同;术后持续心电监测24-48小时,观察起搏器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及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
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生从理论学习走向临床实践的重要阶段,也是训练护生基本功、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而临床带教工作则是教育、帮助、引导学生圆满完成实习的关键。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是心血管急危重症及介入治疗手术后患者监护病房,承担着危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由于CCU疾病的复杂性、病人的特殊性、医疗器械的多样化、专科护理特点等,对于进人CCU实习的护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正确指导护生在CCU实
高血压不仅增加血管壁和心脏的负荷,而且激活生长因子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心肌肥厚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导致机体心、脑、肾等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称靶器官损害。高血压性心脏病(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简称高心病)是指血压持续高水平促使左心室后负荷亦逐渐加重,从而导致左心室在代偿过程中逐渐肥厚和扩张形成的一种器质性心脏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研究探讨了高血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临床路径对降低冠心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300例,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临床路径表完成院内及院外的健康教育。于如入院24小时、住院期间、出院时、出院后一个月完成随访。结果:住院期间、出院时、出院后一个月冠心病患者并发症发生较人院24小时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临床路径对降低冠心病患者并发症发生有显著意义。
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心脏康复计划是安全而有益的。这些二级预防计划改善护理过程,提高生活质量和功能状态,降低住院率、再梗死率和长期死亡率。在美国,心血管疾病不仅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还是致残的原因之一,物理康复师必须精通心脏康复的各种相关知识。心脏康复参与者逐渐多元化,对物理康复医学的需求在增加。作为医学专业,康复医学应将其特有的知识和对患者的综合评估相结合。本文介绍了心脏康复或二级预防计划的核心部分,对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简称指南)于2011年12月发表在中华高血压杂志上,这是我国首部血压测量的指导性文件,是全体医护卫生人员规范化测量血压的依据。本文介绍了《指南》特点,分析了血压测量的重要性,对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及动态血压三种测量方法进行了综述。
2011年4月美国《2011年老年高血压专家共识》正式发表,这一共识是由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学会(AHA)联合美国神经病学会(AAN)、美国老年医学会(AGS)、美国预防心脏病学会(ASPC)、美国高血压学会(ASH)、美国肾病学会(ASN)、美国黑人心脏病医师学会(ABC)及欧洲高血压学会(ESH)联合制定的。“共识”在开头就明确指出,由于有HYVET研究的证据,是时候为老
大量临床研究证据表明,大剂量他汀强化降脂或以他汀为基础的联合药物调脂治疗可使心血管高危人群获得显著益处。然而,如何处理降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显得很重要。他汀相关肌病是他汀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能直接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及预后,其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的发生率远高于随机对照试验中所报道的。因此,如何认识临床实践中的他汀相关肌病成为当前探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他汀相关肌病的定义及发生率、发病机制、
2005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AHA/ACC)周围动脉疾病指南就下肢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及腹主动脉的诊治做了详尽阐述。随着近年来大量临床试验在AHA、ACC、ESC、SVS等会议上揭晓,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资料及文章的发表,指南写作委员会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整理,就2005年周围动脉疾病指南进行了更新,推出2011年AHA/ACC周围动脉疾病指南。新版指南中依然将诊治建议按推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