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科技馆娱乐化科普创作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新时代公众科学素质评估评价专题论坛暨第二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hen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科普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科普创作只有顺应新时代市场化的特征,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新时代市场化的科普创作娱乐化形式才能被公众所认可与接受.作为普及科学知识的科普场馆,科技馆的科普创作与时俱进地利用娱乐化的形式开展,充分利用了娱乐化寓教于乐的教育特点,并有效结合公众喜闻乐见的科学视点来开展科普活动,从而进一步发挥了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功能.本文以科技馆科普创作的开展概况为背景,分析了科技馆娱乐化科普创作的实践,从而对如何进一步推进科技馆的科普创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科技馆科普教育的发展.
其他文献
自十九大以来,中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格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特征更加显著,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类信息海量存储、瞬息变化,这使得人们对信息的判断与甄别更加困难,对信息有效挖掘和使用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大.在这一背景下,对图书管理员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图书管理的任务主要是由图书管理员来执行.图
阅读推广是图书馆行使核心使命的重要手段.随着阅读推广活动的蓬勃开展,其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创新.英、美、德、法、日、韩等国较早地认识到了阅读推广对于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并将其付诸实践,已早有公共图书馆探索多种合作模式进行阅读推广的先例,如:美国纽约图书馆酒店,以图书阅读为主题的住宿环境,让旅行者随手就能够碰触到书籍;国内各公共图书馆也不断创新阅读推广形式,采取多元合作模式推动阅读
徐恕(1890-1959)字行可,号疆誃,以字行.湖北武昌人.近代著名藏书家、目录版本学家.行可先生嗜书如命,博览群籍,日以聚书、校书、抄书为乐,一生不改其志趣.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有文记日:“武昌徐行可恕,所储皆士用书,大多稿本、精校本……南北储书店,每得一善本,争致之君.暇则出游,志不在山水名胜,而在访书.闻某家有一未见书,必展转录得其副而后已.一切仕宦声利悉谢不顾,日汲汲于故纸.”行可
21世纪初以来,编纂整理地方文献得到大力宣扬,收集、保存、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成为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一项基本业务.笔者认为地方文献是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核心生命力.通过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挖掘和宣传地方知名文人是公共图书馆能够保持文化内涵的根本。
从当今时代来看,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就意味着大众的科学素质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成为国家综合实力比较和衡量的关键要素.由此可见,加强公民科学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国家在当今世界中的竞争力.而公共图书馆作为公众可以自由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重要渠道,其不仅是一个具有公共性、公益性的文化机构和教育机构,也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这就意味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具备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培养中学生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当前对于教科书中文化意识的关注,集中凸显在本土或者外来文化的各种元素符号的表征形式上.教科书中的中国元素不仅代表着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也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化,是一种积极正面的符号与精神形象
不能孤立地看待小学英语教科书的副文本系统,而应将其放在教科书文本的整体中,作为整个教科书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来分析.小学英语教科书的副文本是围绕该教科书的编排主线和特点精心设计的,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有不同的意蕴和功能.
清季社会多岐互渗的时代特性使得新式国文教科书在其诞生之初就必须直面确立文化标准、处理文化关系的实际问题.通过对第一套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科书——《最新国文教科书》的分析可知,清季国文教科书呈现出文化定位的中西交织性、文化心态的矛盾冲突性、文化传承形式的多样性.整体而言,清季国文教科书以“裂变中的传承”为主体脉络,以正面延续传统的连续性逻辑、“以旧释新”的中介性逻辑和“反传统”的裂变性逻辑,完成了传统
清末的历史教科书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描述了日本历史,可以说他们是窥探近代中国对日本历史认识的宝贵资料.而且,对于历史的认识东亚各国存在差异.因此,本文以清末编纂的“东亚史”教科书为焦点,对其编纂背景与内容一探究竟.
教科书展示教学内容、组织知识、提供学习评估、联系课程与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高度依赖的工具.因此,运用编审和选用机制确保教科书之质素,十分重要.近年,有意见认为应取消教科书评审机制,允许机构或学校自行编写和评审教科书,以趋向更自由地编写教科书.本文旨在从教科书编审机制,探讨趋向自由的基础.首先,简述香港取消教科书评审机制的意见;其次,探讨自由编审的意义;再次,分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