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主导下的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模式探索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m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仅为45%,而发达国家达到60%-80%,原因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由政府直接领导,采用行政手段来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不仅财政负担重,而且农技体系知识和技术更新慢,而科研机构大量的成果无法及时转化成生产力。现阶段,我国三农发展呈现出劳动力老龄化、新生代劳动力经验不足、农业生产技术革新快、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带来的经济转型等压力,迫切需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本文以河北曲周县校合作基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以高校为核心的农技推广体系的可行性和发展策略.曲周县位于河北省南部,户均小麦-玉米播种面积0.3 公顷,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平均年龄47.4 周岁,女性比例55.6%,属于典型的小农生产区域.2009 年夏开始,中国农业大学与曲周县合作,尝试建立以中国农业大学科研人员为主导、县乡农技推广部门为辅、企业参与的农技推广模式.具体做法是,大学农业专家进驻示范基地,针对当地特殊条件,设计技术模式,并且通过建立农户连片示范、培训与农业科技小院相结合的推广、企业专用产品设计、政府补贴带动等方式,快速实现农技转化和推广。本研究通过定点农户跟踪调研,研究了高产高效(双高)技术到位情况、应用效果、农户知识技术水平提高几个方面。定点农户采用分类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核心示范区、辐射区和对照区三大类抽取,2009年基线调研时选择8 个村120 个农户样本;2010 年3 月对2009 年夏玉米技术推广效果进行了反馈评估,获得11 个村农户样本196 个.从第一个作物季的技术推广效果可以看出:1 、核心区技术采用情况:核心区涉及农户59 个,地块68 个,总面积10.92 公顷。双高技术推广运作模式是连片,打破原来农户地块小的限制,说服农户按照统一技术模式操作,提供了9 项主要技术。通过一年的试验证明,核心区农户完全采用9 项技术的比例达到46%.2009 年,核心示范区农户比对照区农户产量增加15.3%。虽然由于采用大量新技术增加了成本,但每公顷收益增加1705.4 元,纯收益增加1229.1 元。技术的资源效应良好,精量播种技术的采用,使核心示范区夏玉米播种量从传统的42.8kg/公顷下降到30.9kg/公顷。核心示范区水资源利用效率高出对照区52.8%.对照农户约75%的氮肥在拔节前后已经下地,而因为机械追施和氮肥后移技术的采用,核心示范区农户至拔节期则只施用约50%氮肥,大喇叭口的追肥充分满足玉米后期肥料需求。在玉米完熟收获减损技术的应用方面,核心区农户应用比例达53.6%,远高于对照区农户的24.4%。2 、技术扩散情况:2009 年在开展核心区连片示范的同时,开展了覆盖了7 个村的94 场6400 余人次的小麦-玉米种植技术培训.辐射区农户通过听讲座、看宣传材料、看示范,学习农技知识,并自主采用相关技术。在辐射区选择了99 个农户进行跟踪调研,研究表明,与对照区相比,辐射区平均产量提高8.37%,虽然较核心区增产幅度低,但是辐射区较上年增加3.04%.辐射区技术采用后直接物质成本减少9.09%,每公顷纯受益增加1470.8 元。技术辐射效果较好,不仅在于专业化的技术模式适合当地情况,密集的宣传提高了农户对技术的认知,而且农户竞赛等形式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2010 年玉米季已经有7 个村的农户集中连片形成18 个玉米种植大方;3 、粮食高产与资源高效的双重目标,已经初步实现.曲周双高技术推广是小农生产区域大学主导的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模式的有益探索.2009 年夏玉米的成功,得益于五个方面:1)专家驻地指导,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中国农业大学夏玉米季投入教师4 名,研究生2 名,再加上县农技人员,平均每户技术力量0.25 个,农户与技术人员交流充分;2)多学科联合,技术集成应用,形成合力,大机械深翻、节水灌溉等一系列技术解决了当地长期旋耕造成的根层浅、水肥供应能力减弱,精量播种和秸秆粉碎还田解决了以往播种质量差、出苗不齐等问题,高产品种和密植栽培以及晚收解决了农艺和气候变化的协调问题,前氮后移、测土施肥解决了当地土壤条件较差的问题;3)地方农技推广部门转变职能,变技术推广为组织协调,支持了双高技术示范的实现.双高技术推广过程中,当地政府动用人员10 名,这些人员在室内农技培训和田间观摩等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4)土地连片,破解小地块经营的技术和机械应用障碍;5)农户加入合作社,社区精英示范带动,解决农村劳动力素质下降对技术应用的影响.在目前农技推广体系受经费紧张等制约的情况下,应加强大学在农技推广体系的作用.政府需出台政策,鼓励农业院校的教授直接参与农业生产指导,将目前大学培养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放到生产一线,锻炼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才,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为促进大学参与农技推广体系,应该从体制上保证部分大学老师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同时,转变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角色,由技术推广转向组织协调。大学则应该大力发展区域试验站点,并且将区域站点的发展与区域农技推广结合,走出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将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体系转变为政府引导、大学主导、农技推广部门协调的农技推广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对于农业科研,人才培养和技术应用均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利用导航卫星系统探测大气和空间天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随后详细介绍了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PS)在中国气象局的具体工作流程和应用,最后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述了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探测空间天气的应用构想。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对卫星气象业务系统的时效性、稳定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研究开发基于卫星气象业务需求的并行优化算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效能,是提升卫星气象业务系统高性能高可用能力的必要途径。并行处理的性能与计算机体系结构密切相关,不但取决于CPU,还与系统架构、指令结构、存储部件的存取速度等因素有关。从业务调度和产品算法角度,通过采用分层控制的并行处理模式,即流程级的粗粒度并行,产品作业级的
卫星云图是气象卫星观测到地球上的云层覆盖和地表面特征的图像。通过问题云图补做过程,提出多轨道作业补做的方法。提高应用软件的操作水平。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存档磁带库系统于FY1C气象卫星发射前建立。采用的是STK9360企业级磁带库系统。STK9360磁带库连续运行了9年,对我中心的卫星数据存档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气象卫星数据规模的不断增长对存档磁带库系统的性能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FY2C项目中所采用的IBM3494磁带库系统。
根据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的组成,结合近几年工作中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和运行经验。对常见的故障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了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在日常管理与维护中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为保障自动站设备正常运行和气象数据的准确性,打下基础。
本文介绍了风云三号A星地面接收系统中MPT和DPT数据接收链路中的一个主要设备的作用,以及故障维修。
季风环流对水汽的输送起着重要作用,是水汽输送的载体,而水汽输送的路径和源汇决定了降水的分布。云南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干湿季节十分显著。云南夏季(6-8 月)降水的多少,直接影响来年的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本文用ECWMF 的1961-2002 年era40 月再分析资料,采用EOF分析方法及Morlet 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夏季风水汽输送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夏季有二支水汽来源,最强一支来自越赤道
基于2009 年12 月九龙江上游龙潭湖水华期间水体和沉积物现状的监测结果,深入探讨了流域上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及主导机制。水华爆发期间,龙潭湖水体白天藻类光合作用强烈,水体溶解氧(DO)浓度接近饱和。而藻类在水体CO2 供应不足情况下,利用水体中HCO3 -释放出OH -,使水体偏碱性(pH=7.9 ,算术平均值),与国内主要湖泊水库相比,龙潭湖水华期间水体总氮(TN)、总磷(TP)浓度
依据的要求,张掖被定位为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结合张掖资源优势和循环经济发展基础,提出张掖2011-2020 年循环经济发展分为:战略性主导产业- -特色农畜产品种养加与生物食品制造;区域性优势产业- -清洁能源化工与新型材料生产。鉴于此,对作为张掖市支撑保障之一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进行研究。调研认为,张掖市可利用水资源总量26.50 亿m3,人均占有可利用水资源量仅有1250m3 (略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和维西县境内(N27°25-28°36、E98°47 -99°21)、"三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核心区,同时也是大香格里拉的中心区,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保护区总面积281640hm2 ,其中各类森林总面积142060hm2 ,占总面积的50.44%。区内生态环境复杂,生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加上其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