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病理及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微创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颈椎病中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50%~60%)。好发年龄为40~50岁,其特征是颈肩臂疼痛、手指麻木。相当多的患者病情较为顽固,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在研究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理机制和颈椎侧面局部解剖后,从2004年起经过近2年的临床实践与理论探讨,创造了用针刀从颈侧入路为主松解椎间孔周围软组织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新方法,至目前为止共治疗了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完整资料者86例,疗效理想。对颈部软组织慢性损伤引起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在诊断、治疗方面逐渐形成了四种模式,显著提高了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具有针对性强、安全性高、治疗次数少的优点。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含银离子敷料治疗II、III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2009年1月-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II、III级糖尿病足的患者,随机抽取65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了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控制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感染,及使用扩张血管、抗凝、溶栓药物,改善循环与微循环及局部清创换药治疗,治疗组35例在此基础上使用了含银离子敷料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慢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部使用MEB0敷于创面进行治疗。结果:MEBO治愈率72.22%,有效率88.89%。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糖尿病周围神经末梢大泡疹主要分布在四肢下端,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河南禹州市传统医学研究院糖尿病外科多年尝试运用纯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末梢大泡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通脉除痹之功效。
本文通过对颈椎病病因历史性地回顾,对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史,就中外文献进行了陈述。从《素问。骨空论》对颈椎病的有关论述,到两千多年以后的1892年英国医生Horsley(豪斯莱)第一个提出颈椎病与骨疣有关,至1948年美国医生Brain(布瑞恩)和Ball(布尔)进一步确定骨增生是颈椎病的主要病因;1992年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对颈椎病的发病提出“软性学说”;1993年国内学者提出“炎性学说”,逐一加
人体各组织器,都是依赖经络的纵横有机地联系起来,并通过气血经络中的运行,共同完成生命的功能活动,所谓“经”,有途径的意思,其纵行的干线为经脉,人体中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所谓“络”,有网络的意思,横行的分支是络脉,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其气血输注并散布于体表的部位称作“穴位”,也是经络接受体内或外界刺激的反应点,针刺穴位时,通过穴位接受刺激,经络传导刺激和调整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本文分析针刀医学的理论特色,探讨针刀医学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针刀医学是中医学的一个亮点,建议针刀医学在今后的基础研究、教学、临床中应用中医理论指导针刀医学的发展。
祖国经络学说理论是针灸学的基础。针刀学又是针灸学的“针”与西医的“刀”的结合,形成了针刀治疗学。针刀治疗学在经络学理论的指导下治疗部分奇难杂证效果好,见效快,值得探导和挖掘。
目的:观察疗程前后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的变化,并探讨针刀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的机制。方法:将所有动物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A组)、手法治疗组(B组)及空白对照组(C组)。造模成功后,A组动物予以针刀治疗,配合以关节手法治疗;B组只予以关节手法治疗;C组不作任何处理。采取放免测定法检测A、B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液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同B组相比
目的:现代医学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主要是减低颅内压、增加脑部血液灌流,以期减少急性期脑细胞之伤害,利于日后生理功能之恢复。如今医疗科技已可直接测量脑内压,知道脑部血流之情况及各种治疗效果,而藉由经络电阻诊察仪所测量十二经络代表穴电流则有助于明白针刺前后人体体能变化。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筛选60例出血型脑中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24小时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加护病房持续测
目的:探讨应用小针刀疗法,(针刀松解、手法整骨、中药口服、熏、蒸等)对临床各期(轻、中、重、严重)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进行治疗,一疗程(三个月)后,通过影像对比(X线、CT、ECT、MRI等),甲襞微循环测试,以及患肢功能的复查,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功能,修复死骨。方法:应用特制小针刀,对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骨盆倾斜有关肌群起止点进行松解,铲剥,再配合相应整骨手法使功能进一步恢复,然后,口服自制“母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