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背蟾蜍肠道内分泌细胞分布密度及形态的性别和季节变化

来源 :第三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实验动物开发利用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背蟾蜍(Bufo raddei)是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两栖动物.消化道是两栖动物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嗜银细胞是各类内分泌细胞的总称,5-羟色胺细胞(5-hydroxytryptamine,5-HT)是两栖类消化道中含量和分布密度最广的一种内分泌细胞.本文采用Grimelius嗜银细胞染色法和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不同季节(2011年7月上旬-夏季、10月上旬-秋季和12月中旬-冬季,以及2012年3月上旬-春季)捕自安徽省蒙城县郊外(116.55°E、33.25°N)的雌、雄花背蟾蜍肠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嗜银细胞和5-HT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其他文献
哺乳动物在低温环境中的适应性产热及其调节机理是当前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是适应性产热的主要器官,其产热能力主要依赖于其线粒体内膜上的分子标记蛋白: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1,UCP1),UCP1表达增加是BAT产热能力增强的主要分子机制。为了研究冷驯化对中缅树鼩BAT产热活性及UCP1含量的影响,实验
光周期是影响动物生存和繁殖的重要环境因子。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s,RMR)和非颤抖性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NST)是小型哺乳动物的两种重要能量消耗方式。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是NST的主要产生器官,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1,UCP1)主要分布于褐色脂肪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是我国的主要养殖蟹类。这3种蟹类的传统的工厂化育苗中,常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蟹类潘状幼体阶段的饵料生物。由于卤虫卵价格上涨,致使蟹类工厂化育苗成本上升而失去市场竞争优势,已逐渐被池塘育苗取代。池塘育苗中,可以使用人工代用饵料或者使用桡足
很多小型哺乳动物的体温在一天内不能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而是以一天为周期出现一定的节律性变化,体温的波动出现在不同的时间段,并且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幅度。啮齿动物的非颤抖性产热在低温和短光照以及冬季相似的驯化环境中对体温调节起到主要作用。体温的节律变化是由于产热和散热的变化,或者是两者的相互作用,假设体温的节律性波动是依赖于BAT产热,那么NST必须与体温表现出同步变化。本研究以栖息于横断山区的高山姬
本研究以长江三峡库区的洄游性鱼类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为对象,研究其在在洄游前生长过程中的能量储备和能量代谢参数的变化.分别测定了不同体重(2.1-330.3g)圆口铜鱼的身体粗化学组成、静止代谢率及力竭运动后代谢率、血液学指标、部分组织的柠檬酸合酶(CS)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发现,该种鱼身体脂肪含量为1.97-27.22%,高于同水域近缘物种;随体重增加,身
会议
In this study, data set available for Coleoptera so far, consisting of 7 complete sequences of mitochondrial genomes, have been assembled.Concatenated sequences of 11 protein coding genes of 7 species
饥饿和食物短缺在生物界是极为常见的现象,特别是鸟类在长期迁徙过程中,由于飞翔的需要,不能大量储存能量。为探讨短期持续限食和再进食对白头鹎能量代谢的影响,以正常饲养白头鹎为对照组(Control),以1/3正常食量和持续限食时间不同的4组(1D、3D、5D、7D,D为限食天数),以及1组7D后再进食8天的白头鹎为实验组进行驯养。
会议
To study the phylogeograph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oriental tobacco budworm (Helicoverpa assulta (Guenée), Lepidoptera: Noctuidae) populations, partial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Ⅱ g
对1~42日龄的高山姬鼠幼仔急性暴露于不同实验温度条件下时的体温和静止代谢率(RMR)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日龄和7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体温和RMR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表现出类似变温动物的特点;14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在低温条件下(5℃、10℃)体温相对较低,此时RMR已有明显的增加,表明此时高山姬鼠已表现出一定的产热调节能力;7-14日龄是其体温调节能力快速发育的时期;21日龄时,高山姬鼠幼
表型弹性是生理生态学和进化生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研究重点偏重于器官大小的弹性变化及其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关注野生动物消化弹性的组织学和生理学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从整体、器官、组织和生物化学等不同层次,应用形态学、组织学和消化酶测定等方法,对不同季节(2011年7月上旬-夏季、10月上旬-秋季和12月中旬-冬季,以及2012年3月上旬-春季)捕自安徽省蒙城县郊外(116.55°E、33.25°N)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