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武谈潮剧童伶制

来源 :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_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潮剧的发展史上,在潮剧演艺体制的构成上,曾经有过一段既让人辛酸又使人难忘、既有大部应该否定又有部分可供借鉴和教训的历史存在,这就是时达一百多年之久的潮剧童伶制。本文把它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与潮地族群的血脉相连中探析童伶制的成因、生存状态及其最后退出历史舞台的必然结局。最后,阐明作为童伶制下的童伶创造的艺术,以及某些为了培育名角的出现和戏出的走红所采用的规制还具有继承和借鉴的价值。因为童伶制关系的不只是班主与童伶、人与人的问题,也是关系潮剧风格特点的问题,关系潮剧的继承和创新问题。
其他文献
固义傩戏的出现,打破了学术界一直以来认为"江北无傩"的定论.它以悠久的历史、父传子袭的传承制度和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戏剧的"活化石",折射出博大精深的中原黄河文化
古代庙台戏场是构建民间祭祀演剧空间主要的物质形态,是承载、传递民众信仰、精神情感重要的文化载体.明清甘肃随着各府州县神庙建筑的激增庙台戏场明显增多,以至晚清民间庙
苗族古歌是苗族世代口耳相传的文化瑰宝,既涵盖了苗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也记录了苗族的历史发展。苗族古歌的审美价值集中表现为:苗族古歌是对苗族历史痕迹的再现,其社会功能也随着
书法作为人文传统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当人们在推展华文教学时,以图文观念融入书法的汉字学习,透过咨询及传播科技特性,辅助线上学习,能补充与深化对汉字字义之美,音韵
"汉字危机"并不符合汉字发展的实际情况,是伪命题.问题的症结在于论者对于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文字领域的普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文字的体系性变革的条件可以分为主动调整和被动
当初接下李校长交付的工作时,以为可以在数周内做好。但是一经着手去做才发现没有想像中那么简单,因为现有的甲骨文及古文字数位资料库的字型未臻理想合用,新造之字需要经过设计
汉字特殊的修辞功用源自其独特的形体特征,即象形性、组装性等.汉字修辞的具体类型包括整体借形、结构变形、局部增减形等.汉字修辞是汉语修辞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产生有物质的
本文首先介绍了契刻笔法、书辞笔法等当前甲骨文书法流派,其次分析了当前甲骨文书法中存在的问题,照猫画虎、拼凑造字等,然后分析了其通假或假借、借字为用等用字问题,指出甲骨文
本文介绍了唐代虞世南《笔髓论》共有叙体、辩应、指意、释真、释行、释草、契妙七个部分,分别详细介绍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本文作者在研究魏晋南北朝碑刻书法和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史籍所载和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对这一时期的碑刻存佚状况和书迹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工作,拍摄了碑刻的场景图片,收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