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例致缺血性卒中自发性脑动脉夹层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来源 :广东省医学会第十八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第八届粤港澳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p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致缺血性卒中自发性脑动脉夹层(cerebral arterial dissection,CA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及年龄和性别对这些特征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登记2008年8月-2015年4月间在我院神经科住院的CAD患者资料,在排除非急性脑梗死、除CAD外还合并的其他潜在脑梗死病因、存在导致CAD明确病因或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后,将年龄在15-80岁间的致缺血性卒中自发性CAD患者纳入本研究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泌IL-9为主的Th9细胞能够加重EAE的病情,肥大细胞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炎症反应的一种固有免疫细胞,但是Th9细胞致EAE发病过程中是否也与肥大细胞相关仍然不清楚。本研究初步探讨了IL-9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肥大细胞浸润,致EAE发病的过程。
会议
目的 观察大脑皮质梗死后β淀粉样肽(Aβ)表达规律,明确Aβ在丘脑表达是否与直接缺血有关.方法 电凝法制备大鼠大脑皮质梗死(MCAO)模型.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脑梗死灶和Aβ.结果 TTC染色显示MCAO模型梗死灶局限于大脑皮质.
会议
目的 血管滋养管(vasa vasorum)是正常动脉的营养血管,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相关。然而血管滋养管在颅内脑动脉的分布尚不清楚。通过研究血管滋养管在颅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分布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特点的关系,为探讨颅内粥样硬化动脉的发病机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会议
目的 鼻咽癌放射治疗可导致脑组织放射性损伤(Radiation-induced brain necrosis,RN),部分病人会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然而放射性脑损伤认知功能损害的潜在机制尚未明确。该研究主要关注放射性脑损伤的颅内微出血情况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具有头颈部放疗病史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颅内肿瘤转移、既往卒中病史、老年性痴呆、高血压
会议
会议
目的 探讨非人灵长类动物脑梗死后远隔部位的继发性损害,并分析其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根据我们前期研究方法,制作食蟹猴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MCAO组6只,假手术组4只。术前及术后1、4、12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术后12周对多模态MRI结果显示有差别的脑区进行病理学检测,最后分析病理学指标与术后12周神经功能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会议
目的 对疑似神经遗传病患者的DNA进行分析,以明确诊断。方法 制定神经遗传病的诊断流程及疑难病讨论制度,提出基因检测方案:对疑似核苷酸重复动态突变导致的疾病采用毛细血管电泳法、热点突变Sanger测序,DMD大片段缺失及脊髓性肌萎缩的qPCR分析,微突变芯片测序及全外显子测序。
会议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基于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入院的发病7天内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人,对其入院时一般情况、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脑梗死病因学型、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入院时及7天后NIHSS评分等资料进行收集。用卡方检验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会议
目的 研究缺血性卒中中HIF-1a调控周细胞PDGFR-β表达介导周细胞源性疤痕形成的机制,为开发新的脑卒中的治疗手段和药物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方法 ①在体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MACO),用GFAP与PDGFR-β及Ibal-1与PDGFR-β分别免疫双标,分析MCAO模型不同时间点(3d,7d,14d,21d)星形胶质、小胶质及周细胞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会议
目的 影像技术的发展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起到重要的作用。如CT和MRI的出现的出现,首次让神经科医生在不用打开头颅的情况下对颅内病变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但不同的影像技术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缺陷,于是出现了多模式的影像融合技术,将CT与MRI图像进行融合,让神经科医生能以多维度了解疾病的特点。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