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习医师培养中的两个关键问题的探讨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诊断学教学改革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_an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学生的临床毕业实习是医学教学的关键阶段,必须注意许多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如何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无疑是比较重要的关键问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意义深远,必须从临床实习阶段抓起,制定一套完善的教育和考核办法,充分发挥教学医院、带教老师和实习医师的作用才能做好工作。临床实习医师的综合能力培养涉及很多方面,其中临床思维培养和综合技能训练比较突出,应当按照“准住院医师标准”要求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实战中培养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注重临床基本功的全面训练,方能达到培养合格医师的目标。
其他文献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受到全国各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而诊断学作为临床课的基础,其涵盖的内容均为比赛的考点。如何以临床技能竞赛为契机,提高诊断学教学,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将从强化规范化操作和基本知识训练、培养准确查对习惯和临床综合能力、强化重点体查的培训、加强与病人沟通能力及人文关怀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检验报告的临床分析判断能力等几个方面来提高诊断学教学,提高临床技能操作水平。
目的:将各种检验报告单应用于专科实验诊断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训练,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工作,收集整理一定的典型病例进行教学上的应用,循序渐进的提出问题,分析归纳解析的思路。结果:低年级临床医学生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知识的联系得到加强。结论: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医学专科生实验诊断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为顺应医学教育的实践性及复杂性,学校除早期引入标准化病人外,在进入诊断学教学后注重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以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模拟并实践沟通的各种技巧,使医学生顺利接触患者并独立解决临床问题。
循证医学为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需要,必须改革传统的高等医学教学模式。国内外常用的教学模式各有利弊,单独采用一种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因此,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应结合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进行有机组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点,探索一套适应中国国情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CanMEDS是加拿大针对医学专家的教育方向,包括医学专家、沟通者、合作者、管理者、健康倡导者、学者、专业人士七个核心角色,已经融入到医学教育的各个方面。本文就我国目前PBL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试图将CanMEDS框架融入到中国医学生PBL教学中,以更好的适应现代医学变化的需要。
医学本科五年制教育在第三学年下学期开设了诊断学。由这门课程开始医学生与临床真正接轨,学习如何同患者进行交流,并通过收集症状学、体格检查及实验影像学资料来初步诊断疾病。换言之,诊断学是一门教医学生学会怎样做医生的课程,因此负贡诊断学的老师就格外任重而道远,必须选择具备较为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职医师来担当。笔者已晋升副主任医师五年,本学期带教了诊断学见习,认为“激发浓厚兴趣、大量接触临床”是教好诊断学的
教学是一个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知识的互动过程,在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和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应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赋予一定的特色。与其他学科不同,医学教学除理论教学外,还涉及到临床教学和实验教学。诊断学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笔者在本学期的诊断学实践教学中体会到,应注重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培养思维能力;教学模式多样化,提高学习兴趣;不能忽视医学人文教育;要不断改进的双语教学。
针对大专学生人数较多,床旁教学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现状,就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中让学生掌握问诊及病历书写,对诊断学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通过调整授课内容及授课时间,对两内容实验课整合,使在有限的学时中,学生较好的掌握了问诊及病历书写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7月到2012年6月医院门诊及住院检测抗核抗体患者350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对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ANA,结合临床资料分析ANA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疾病中的分布趋势以及各种核型的分布及临床意义。结果:1、在所有受检患者中,ANA一项以上阳性率26.6%,且女性高于男性。2、在所有出现ANA阳性的患者中,自身免疫病患
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MPN)系干细肌来源的克隆性疾病,临床出现不同表型与信号传导途径的不同异常有关,后者是多种突变影响蛋白酪氨酸激酶或相关分子的结果。应用分子疾病标志可使建立在组织学基础上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得到进一步优化。2008年的WHO将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分为1.慢性髓性白血病;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3.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4.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