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港两次球形棕囊藻赤潮期间气象水文条件的异同分析

来源 :中国海洋学会赤潮研究与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h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1月22-25日和2006年12月2-23日在汕尾港发生了球形棕囊藻赤潮. 从这两次赤潮的发生季节和生物种类来看,它们都有相同之处.不同的是2006年的赤潮-发生时间更长,面积更广.重点通过对这两次赤潮发生前、中、后的气象、水文条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两次赤潮相似点和相异点,并找出减少赤潮灾害损失的相应对策.结果表明,气象因素对赤潮的形成和消退有直接作用,也是造成赤潮相异性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结果,可采用常规水文气象观测与赤潮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做出有利于汕尾港球形棕囊藻赤潮发生、发展的气象潜预报,以减少赤潮造成的损失.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行走式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的实用机型——悬挂式卷管灌溉机.它利用农村保有量最多的小四轮拖拉机作动力,对解决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保苗浇水、丰产灌溉、推广节水型农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该机型的技术特点、结构设计、工作性能等作了重点论述,并对该机型与国内外其它类似机型从多方面进行对比.
本文以多年试验示范的生产实践为依据,详细论述了机械化旱作农业配套技术和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在旱作地区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增产机理,全面阐述 了该项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广应用该项技术提出了建议.对指导旱作地区推广应用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有重要的意义.
适应中国广大旱作农业地区春旱频发的气候特征,充分利用农村大量保有的行走式动力机械(拖拉机,农用运输车),以少量的水资源解决适时播种出苗问题,从而出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现已开发出数十种坐水播种机具及苗期补水灌溉机具.在多年的试验示范及推广使用中,充分体现了该项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节水、节支增收、生产率高的特点,在中国旱作农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黄海南部及东海海域的赤潮在暴发频率和涉及面积方面都有所增加,给当地经济带来极大的损失.通过研究1933--2004年间的有关记录,探讨该海域赤潮暴发的特点及其影响.数据显示赤潮高发季节在1980年以前为8到10月份,但在2000--2004年为5,6月份;赤潮优势藻种也发生了变化,2000年前夜光藻与中肋骨条藻是主要的优势种,而东海原甲藻在2000--2004年成为一个明显
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是赤潮防灾减灾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根据赤潮灾害危险度、致灾因子危险度、社会经济易损度,采用基于GIS和RS技术的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渤海湾无毒赤潮、有害赤潮、有毒赤潮进行了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并绘制了渤海湾无毒赤潮、有害赤潮、有毒赤潮灾害风险评估图.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无毒赤潮、有害赤潮.还是有毒赤潮,其灾害风险在空间上表现为离岸衰减规律,离岸边越近,风险等级越高,且围绕岸边
赤潮遥感监测是我国赤潮监测和预警的重要一环,它具有大范围、低消耗、高时间分辨率等优势,因此加强开展研究十分必要,以保障赤潮遥感监测系统的业务化运行过程卫星数据的时效性以及数据处理和赤潮产品反演快速准确,建立和完善产品发布与接收应急体系,并强化赤潮信息反馈与社会响应机制.针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赤潮监测和预警的重大需求和国家赤潮业务化监测计划,通过讨论赤潮遥感监测的系统构架和运行需求,论述了目前我国赤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赤潮灾害给我国海洋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海监机载多通道扫描仪(marine airborne muhispectrum scanner,简称MAMS)拥有探测海洋水色的波段.它可以区分出赤潮水体与正常水体的光谱差异,从而实现对赤潮的监测.以在朱家尖岛东部海域采集的赤潮水体MAMS航空遥感数据为例,采用最佳波段合成法、蓝绿波段比值法和多波段差值比值法综合地进行赤潮水体的识别.经海面同步
根据在2005年夏季和秋季分别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水体理化因子以及初级生产力等进行的调查,分析该水域的营养盐特征及其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以期为制定该水域的营养盐基准提供基础信息.结果发现;硅酸盐受淡水输入影响最大,其次为无机氮,磷酸盐受淡水输入影响最小.营养盐并非是影响长江口西部沿岸浮游植物种群增殖的限制因素;水体光透明度和水团分散速率、潮汐涨落差等物理过程才是影响该水域浮游植物种群增殖的主要因
采用实验室培养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氮磷浓度和比率对3种典型赤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globosa)和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hia pungen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藻的最适氮磷比率(原子比)分别为30;1.30:1和10:1.当氮磷比率介于0~100:1时,3种赤潮藻的生长速率与营养盐浓度的关联度
化感作用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机制,在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和赤潮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可能存在化感作用,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 Lu)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但发挥化感作用的化学基础如何目前尚不清楚.研究了A.tamarense CI03(ATCI03)、A.minutum 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