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过滤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8多项流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qia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用欧拉双流体模型,针对陶瓷过滤器内粉尘颗粒浓度分布变化大的特点,建立了气固两相流动模型,用该模型对多管陶瓷过滤器内三维非稳态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过滤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特点,考察了过滤反吹过程中滤饼密度分布变化规律。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可以用来预测过滤器内流体流动和颗粒的沉积与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可以用来指导陶瓷过滤器除尘系统的设计。
其他文献
在模拟海洋油气集输-立管系统的实验装置上,对消除严重段塞流现象的阀门节流方法静态与动态实验研究表明,立管出口阀门节流可以实现管道出口气液的稳定流动,减小系统的压力波动,消除严重段塞流现象。本文基于压力波动幅度变化提出了一种实现阀门节流的动态控制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可适应压力的快速变化,尤其能够根据管道入口流量的变化自动调节阀门,达到既实现抑制严重段塞流,又防止过分节流的效果,实现对节流的最优控制
动态冰蓄冷技术是目前蓄能技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而其中的冰浆制取的方式是最为关键的研究。冰浆具有较大的相变潜热、快速的释冷和良好的流动特性,可以直接随水在管道里输送。本文给出流态化动态制取冰浆的实验装置,采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和乙二醇溶液为试样,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其流动和管路冰堵情况,为实际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本文以高粘度白油和水为工质,在内径为25.7mm,长52m的水平不锈钢油水两相流实验环道内进行了油-水两相流动规律实验研究。运用压降信号分析和局部取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实验流型,并依据各流型特性划分了四大类流型。通过局部取样装置,测得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管流截面上的含水率分布规律。研究结论对进一步研究油-水两相管流流型转化及压降计算等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难分离的微细颗粒可采用小尺寸旋流器进行分离,但必然因为压降不能过高的限制而减低进口流量。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设计了新型双锥旋流器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旋流器比传统的进口流量可提高60~70%;压降随流量呈二次抛物线方式增加;随着溢流口直径的增加而降低。这些规律都类似于传统的固液旋流器。另外,压降随分流比的增加明显上升;当溢流管插入深度增加时,压降首先达到一最大值,而后随着插入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颗粒-流体湍流中,颗粒碰撞影响许多工业和自然过程的效率,其中颗粒非均匀聚集和相对速度是与湍流有关,决定颗粒碰撞速率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采用直接数值模拟(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DNS)、滤波直接模拟(filtered-DNS)和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方法分别求解各向同性湍流场,采用拉格朗日方法跟踪大量惯性颗粒,研究大涡模
本文介绍了油气井钻探过程中出现溢流后,一次压井失效情况下的井筒环空气液两相流型分布;分析了由于气侵导致的井筒压力变化和对压井曲线的影响,应用数值分析方法求解压井曲线偏离程度,根据压井曲线偏离程度尽早识别失效趋势,及时调整压井参数,避免一次压井失效。
本文对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提出了一种新算法,提高了重建图像的质量;使用单层电容层析传感器对旋流分离器下降管的浓度分布进行测量;使用双层电容层析传感器对下行管内的浓度和速度同时进行测量,由此获得管内固体质量流量。
原油含水率是油田开发状况的重要参数指标。由于原油含水率的测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与其影响因素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测量精度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对原油含水率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原油含水率预测模型,使原油含水率的测量精度得到了改善。
在由球径为8mm颗粒组成的孔隙流道内对空气/水两相流动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可将孔隙流道内空气/水两相流动划分为泡状流、泡状-弹状混合流、弹状流、弹状-环状混合流和环状流五种流型,修正后的Tung/Dhir流型转变模型与实验符合的很好。通过测量流动压降获得了流动摩擦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并拟合出了相应的的五个关系式,其误差均在±5%以内。
房间的粒子散布和分配情况的预测,对创造并维持健康的室内环境十分重要。本文应用CFD技术,采用三维模型对不同通风方式和送风速度下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有效的风口模型简化方法,建立相应物理和数学模型,合理布置边界和初始条件,对室内气流和污染物的浓度分布进行模拟分析;在局部污染严重的区域设置了通风罩与通风口,考虑人员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和比较了计算结果,探求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