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利水方水提物缓解脾肾阳虚IMN患者血清致小鼠足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来源 :2018第六届岭南内科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bo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病理类型,也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最常见的原因,占原发性NS的30%~40%.病理诊断为膜性肾病(MN)后,应首先排除继发因素,才可以诊断为IMN.IMN发病率高、影响范围广,可累及不同年龄段、任何种族人群.IMN的主要临床表现为NS,自然病程差异较大,虽然30%左右的患者可自发缓解,但30%~50%的患者会进展至肾衰竭[4,5].患者常因高度水肿影响工作和生活,出现各种严重致残、致死并发症,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IMN在组织学方面与肾小球足细胞受损直接相关.本研究拟采用首次确诊为IMN、血清anti-PLA2 R阳性、脾肾阳虚患者的血清,与小鼠永生化足细胞(以下统称足细胞)共孵育,制备足细胞损伤的IMN脾肾阳虚体外模型,观察温阳利水方水提物对损伤小鼠足细胞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中指出:“百病唯咳嗽难治.”咳嗽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是多种急慢性病中的一个症状,自古以来都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导师梁直英教授在咳嗽的辨证治疗中常采用《伤寒论》六经辨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脾胃湿热是临床常见的脾胃实证,它是“脾湿脏”与“胃燥腑”相济共营烂谷、运化、升清、降浊的生理功能失调导致“脾湿与胃热交蒸”的病理变化.随着地球气候的转暖,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药物的滥用,本病证已呈上升趋势,不仅东南之地罹患者众,西北之域也渐增多.它可出现于各个系统的许多疾病,而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不少难治性、恶性的疾病也多有呈现,治疗难以速愈,且易反复.本病治疗的基本大法是清热利湿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目前难治性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乏力、麻痹、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病变加重可出现足部溃疡坏疽,导致糖尿病足截肢,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表示,8%的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已有下肢血管的病变.虽然目前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机制尚不明确,但机体慢性炎症过程及血管内膜增生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环节.近年来,中成药制剂在改善糖尿病相关疾病方面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diabetic limb arterial obliteration,DLAO)是指糖尿病患者出现的以肢体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病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怕冷、行走乏力、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感觉异常等症状,严重者可形成溃疡甚至坏疽.近年来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急剧升高,DLAO逐渐成了高发的周围血管疾病.有研究表明,我国糖尿病5年、5~10年和1
本研究采用益气养阴消瘕通络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对尿微量白蛋白影响.总之,采用益气养阴消瘕通络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减少尿微量白蛋白,调节血糖水平,控制血糖、血压稳定,保护患者肾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实验建立了大鼠代谢综合征模型,用柴胡疏肝散进行干预,观察其对腹围、体重、血脂、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和GLUT4的影响,探讨其防治MS的可能机制.
洪钦国教授,广东潮州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世家.潜心临床50余载,尤擅长中西结合辨证论治肾脏疾病,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往往数剂而愈.由于屡起沉疴,疗效显著,而誉满岭南.洪钦国教授治学严谨,医德高尚,学贯中西,一生遵循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反对故步自封,至今虽逾古稀之年,仍纳新不辍.其结合岭南地域及气候特点,博采众方,勤求古训,以中医药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
洪钦国教授是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岭南中医肾病名家,临证以中西医结合治疗IMN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IMN的缓解率,减少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减少复发率.笔者有幸侍诊,兹将洪钦国教授治疗IMN的经验介绍.洪钦国教授认为“瘀血”的存在是IMN缠绵不愈、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药物,方可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多使用当归、丹参、牛膝、益母草、泽兰等活血类药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全世界终末期肾脏病的首要致病因素.目前,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已有研究表明,随着当今社会压力的增加,人们长期处于熬夜、睡眠不足、昼夜颠倒等不良生活方式中,进而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加速疾病进程.而糖尿病肾病伴生物节律紊乱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分布方面的报道较少,研究发现生物节律紊乱对DN患者的
本文基于“既病防复”作为中风病的防治原则之一,浅析中医对中风病复中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诊治的研究现状,加深临床对中风病复中的重视.在实际临床运用中,可充分结合CISS分型与中医辨证,以指导诊治及协助评估患者临床预后。随着国内外研究对如何减少脑卒中复发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中医对中风病复中的防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总的来说,加强对既病中风患者痰湿、血瘀证候的把握,对中风病复中的预防有着实际的临床意义。目前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