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相层系油气地质几点认识

来源 :2008年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海相地层分布面积广,油气资源潜力大,近年来获得了重大的勘探突破,今后仍将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中国海相层系沉积时间长,发育了多套烃源岩系、储层和盖层,为大型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条件.中国主要板块规模较小而活动性强,海相层系时代老、经历的构造期次多,因此烃源岩具有多样式的生烃样式,储层具有多种成因类型,但是也造成盖层的有效性和油气保存条件的巨大差异性,使得中国海相石油地质要素的地质特征和演化规律复杂,评价其时空配置关系的难度大,需要建立适合海相勘探的地质理论和配套技术体系.中国海相层系的主要油气勘探领域仍应足于稳定地块及其周缘,克拉通内古隆起、古斜坡是重点勘探地区,地块边缘的冲断带也是重要的勘探领域,包括古亚洲洋和特提斯洋沉积域在内的发育有海相烃源岩的地区,均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其他文献
以大港油田孔南地区孔一段为例,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指导下,综合应用地震、岩心和测井资料,建立起研究区精细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采用构型层次分析与构型要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不同层次沉积界面和构型单元的特征识别,分级次对孔一段储层构型进行解剖分析.最后从层次界面、结构单元及层序构成模式对构型样式类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砂岩油藏开发已形成众多的开发模式,溶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相当于二次勘探,其高效合理的开发方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塔河油田11区开发过程中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动态综合研究方法,划分出溶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存在四种典型井(高产稳产井、低产稳产井、低效井和空井),分析各类井钻遇储集体的地球物理识别特征和具有的油藏动态特征,提出开发方案设计中优先部署高产稳产井、其次是低产稳产井、最大限度地避免低效井和杜绝
油气储层地球物理技术是服务于油气藏开发的应用地球物理技术,主要包括高密度三维地震、三维VSP、井间地震、多分量地震、地震反演、地震属性分析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赋予了地球物理技术以新的生命力,代表着油气地球物理技术新的发展方向.目前,在我国东部成熟油气田的河流相砂岩油气藏、西部的海相缝洞型油气藏和海陆过渡相致密天然气藏等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应用储层地球物理技术精细地刻画油气储层并预测剩余油气的分布
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本文在南缘油气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划分了三个油气成藏组合,并对每个成藏组合的地质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勘探的建议.认为中下部成藏组合优于上部成藏组合,勘探应以中下部成藏组合为主.
通过对东濮凹陷沙河街组含盐地层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盐岩层在岩心、电性和地震资料方面的典型识别特征.对盐岩分布发育特征研究后认为东濮凹陷盐岩在平面上具有分区性和迁移性、在垂向上具有旋回性和韵律性的发育规律,并提出了盐—砂消长及迁移模式.通过对盐岩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发现盐湖沉积中心的变迁是形成东濮凹陷多套生储盖组合和油气富集的充分保证,指出盐岩的沉积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和保存,对成烃演化具有积极意义,对
为了提高我国老油气区油气探明率和发现速度,在分析制约老区油气区勘探关键问题基础上,根据富油气凹陷油气分布特征及剩余油气资源量分布规律,指出主要含油气盆地、富油气凹陷中的有利区带是下一步勘探重点,主力勘探层系及上、下层系是精细勘探重点层位.针对不同储层及油藏类型开发了适用精细勘探的油气层识别、油气层保护、油气藏规模预测、提高油气产能等系列方法技术,建立了一套老油气区精细勘探思路、方法技术.近几年,该
滨里海盆地M区块盐下目标埋藏深度大,对其进行钻探之前有必要进行烃类相态和组分的预测,以便作出初步的经济评价.本文根据地温条件、圈闭的聚油条件与油气相态分布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相邻的阿斯特拉罕凝析气田的解剖,对M区块可能的油气藏的烃类相态进行了初步预测;根据对滨里海盆地盐下油气藏中的酸气组分分布和成因分析,预测了M区块盐下圈闭中可能的天然气组分.
从黄骅坳陷南区油气聚集特征出发,通过研究其成藏条件及主干断层各时期的发育特点,系统分析了油源断层对油气聚集的作用机理,指出长期发育的油源断裂及主伸展层中的次级断层活跃期的“地震泵”作用是黄骅坳陷南区油气聚集的主要成藏动力,易形成“地震泵”源的部位控制油气的平面分布位置,而“地震泵”源及主伸展层产生的次级“地震泵”源则联合控制油气运聚层位.地震泵作用区附近的储层及圈闭是最有效的油气聚集部位.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白垩系与古近—新近系异常高压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地层快速沉积,且以泥岩为主.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和白垩系吐谷鲁群区域盖层对它们之间的地层流体起了区域性封闭作用,规模较大、渗透性好的砂层所占比例很小,所以地层产生不同程度的欠压实,同时,构造挤压应力加大了超压程度,后期构造抬升没有破坏流体的封闭体系,从而形成了异常高压,形成时间为上新世—更新世.超压尤其是强超压不利于油气在其内部大规模成藏,
陆内裂谷盆地是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类型之一.在讨论裂谷盆地成因、构造样式和沉积体系和含油气系统形成的基础上,根据主力烃源岩发育的阶段将裂谷型含油气系统划分为前裂谷型、同裂谷型和后裂谷型三大类,其中同裂谷型含油气系统又进一步划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类.主动型裂谷一般边界断层较缓,沉降速率大,火山活动频繁,地热梯度高,由于多次热扰动,同裂谷期发育的粗—细—粗的旋回中形成多个次级旋回,构成良好的“自生自储自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