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紀上半期高麗對蒙古宫廷的情報搜集舆求和策略--《送晉卿丞相書》、《與中山、稱海兩官人書》及相關釋疑

来源 :“历史文献与古代社会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otd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笔者与业师陈高华先生联合署名发表《耶律楚材与早期蒙丽关系——读李奎报的两封信》,主要就高丽文人李奎报《东国李相国集》卷二八所载两篇《送晋卿丞相书》的历史史背景、写作年代等问题进行了考察,认为两篇《送晋卿丞相书》分别作于壬辰年(1232)与戊戌年(1238),是研究早期蒙丽关系的重要文献.
其他文献
清末的广东曾有"赌国"之名号,粤人郑观应、梁启超等人已多有论列.惩于鱼烂而亡的危机,辛亥年三月一日,经粤省官绅一致努力,终于实现禁赌.全省民众为此举行了大游行,欢庆禁赌成功.创深痛巨,不堪回首.然而,辛亥鼎革之后,广东政局杌陧难安,又走上了饮鸩止渴、开赌筹饷的覆辙,藉以弥补财政之不足.本文略述民初广东开赌弛禁有奖义会的始末过程,广东弛禁有奖义会(山铺票)赌博,从“焚毁纸币”到“赈灾”,再到“水灾善
宋末陈元靓编纂的日用类书《博闻录》,元明时期以《事林广记》为名盛行于世。《博闻录》早已亡佚,现藏日本爱知县丰川市穗久迩文库《五行大义》抄本,纸背录有12条《博闻录》佚文。这12条佚文大多图文并茂,其中9条能够在现存元代诸本及日本江户时代抄本《事林广记》中找到对应的内容,但大都经过了不同程度的改编,另有3条佚文已不见于诸本《事林广记》。12条佚文与现存于其他文献中的《博闻录》佚文无一完全相同,并且佚文中还保留有元弘时期日本汉学家的研究心得,有的佚文和插图仅见于《五行大义》纸背,因此这些佚文的史料价值十分珍贵
2013年以来,暨南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对福建省宁德地区包括周宁、寿宁、屏南、柘荣四个山区县,明代至民国初年的民间文书进行收集,对至今收集到的将近一万件文书进行整理与研究,在研究清代土地流转过程中,发现闽东山区土地流转存在着"田骨权"与"田面权"的流转有着契约书写规范,土地买卖存在多元分割等特点,新发现的文书对于重新审视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清代封建社会生产关系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
历史文献数据库应具有数字化(digitalization)、数据化(datalization)、文本挖掘(text mining)三种不同形态,迄今多数中文历史文献数据库实现了数字化功能,部分地实现数据化功能,而能够实现文本挖掘功能的则十分少见.数字化是将文献的物理形态转化为电子形态,数据化是将文献转化为可为电脑识别的文本(text),文字录入(digitized)与编制元数据(met ada t
在明清史研究中,族谱是最为庞大的史料群之一.不过,传统的明清史研究,族谱的利用并不广泛.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清时代由宗族主持编纂的族谱被认为是一种私籍,不仅编纂过程中存在着“隐恶扬善”的原则,同时很多族谱的文本也缺乏考证,可信度受到怀疑.不过,由于族谱数量庞大,以及包括古文书在内的其他有关民间社会史料的缺乏,在明清社会史研究中,族谱的史料价值不容忽视.本文将选取明代徽州府的《(祁门)王源谢氏孟
嘉佑二年的科举考试中,欧阳修本欲置苏轼之文为第一,却因避嫌而最终置之第二.以往的苏轼研究虽时常征引此一记载,却对此及相关材料的解读失于粗疏,使得苏轼在科举考试中取得较好名次成为民间乃至学界一定程度上的主流认识.然而,对相关史料细加考察并结合制度详加分析后可以发现,欧阳修只是在省试中论的单科考试中将苏轼置于第二,而苏轼的省试最终名次其实并不靠前.殿试结果苏轼初列丙科,而后升为乙科,应是从第五甲升至第
晋国"作爰田"和商鞅"制辕田"问题是历史上争议已久而广为人知的重大学术公案.根据青川木牍、张家山汉简、银雀山汉简中的田制史料和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可知先秦亩制经历了从百步为亩扩大到二百四十步为亩的演变过程;再结合近年发现的上博简、清华简等战国文献,发现所谓"爰田"或"辕田"当即"宽田".相较于以百步为亩的传统亩制而言,"作爰(宽)田"或"制辕(宽)田"的核心是通过扩大亩制来刺激生产,是一场地制和税
诸多方志记载元大德五年涿州修建过庙学,且有李元礼撰文之碑.但梳理资料可知,大德五年琢州未修建过庙学,也没有李元礼撰文之碑,《涿州新建庙学记碑》的撰文人是李谦.清代诸方志沿袭了《日下旧闻》的错误记载,一直讹误至今.
《东都事略》历来为治宋史者所宝贵,该书作者名字当作"王称",学界已有定论.本文通过排比文渊阁、文津阁《四库全书》所收《东都事略》,发现乾嘉以来多将作者名误作“王偁”,皆因四库馆臣作《四库全书总目·〈东都事略〉提要》时,一时疏忽所致.
乾隆朝前期是清代酒禁的高潮,此时的山东作为清前期酒禁的重要关注地区,被朝廷寄予厚望.但是清代山东的酒业市场一直顽强地发展,在酿酒规模、销售地域、销售网络等方面反倒有所扩大和完善,甚至出现了伪劣酒流向外省的情况.种种迹象表明,在训令式调控与民间社会惯性产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是后者占据上风.调控的过程和结果显示的并不一定是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