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制度之构建

来源 :中国法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cdd53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构建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制度的缘由,分析了知识产权公益与私益的平衡,在描述扩张与异化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产权中公共利益受侵害现象,探讨了知识产权公益保护的诉讼程序障碍以及路径选择。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中国民事执行体制改革的时代主题,分析了民事执行体制改革的现状,从工作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民事执行体制改革的发展。
本文介绍了民事诉讼中涉及行政行为的案件类型,分析了行政行为的效力理论基础探讨了民事诉讼中涉及行政行为的问题之解决途径。
本文介绍了学界探索程序法与实体法关系的三大弊端,而此三大弊端的根本在于没有从法律正义与公正的角度分析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要想抓住其中的根本,需要从动态角度深入分析法律追求的正义内涵和公正形式。文章探讨了正义公正在司法独立、民诉法与实体法特殊性问题上的作用,得出体法与程序法的逻辑方阵。
本文从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谈起,搁置“谁先谁后”、“何者更为重要”的抽象论争,以纠纷解决的实际事例为切人点,考察程序法与实体法在诉讼过程中的具体样态,从而有效沟通理论与实务,为理论向纵深发展提供素材和动力。
本文介绍了民事诉讼中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生成与展开,同时考察辨析了实体法和程序法关系的变迁、定位以及“层次论”,并以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为基础,看法学研究方法的转型。
本文根据实体与程序的关系来分析了中国现行起诉条件规定和做法的弊端,并提出  作者关于起诉条件改革的立法建议。
在民事诉讼中,对于当事人的起诉,国外大多数国家实行立案登记制,而中国现行的立案审查制度中确实存在很多弊端,有人主张废除立案审查制,实行立案登记制度。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对现行的程序审查和实体审查相结合的立案审查制度进行改良而不是全盘否定,似乎更符合中国的国情。
本文介绍了建立上诉合意权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上诉合意权具体制度构建,探讨了当事人合意权实现的保障措施。
本文从干预原则的内涵入手,再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探讨在中国民事诉讼法中确定适度干预原则的正当性,以及干预原则在民事诉讼的中应有的地位。
本文规范了诉讼信托的界定,探讨了诉讼信托的容许性,笔者认为,不加区别地对诉讼信托予以一般性禁止,是一种不合理的规定。需要禁止的诉讼信托,应当仅限于利用诉讼信托谋求不当利益和违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等少数情形,对于其他情形下的诉讼信托,立法上确实没有予以禁止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