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121稿件编写查询系统

来源 :第十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x1981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气象业务的发展对气象信息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立“96121稿件编写查询系统”是计算机网络协同办公与数据库管理技术在气象信息服务工作中的一项运用,系统主要为96121稿件编写人员搭建了一个方便快捷的网络写稿平台,同时也对各类96121稿件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稿件资料数据库,供96121稿件编写人员和语音录制人员日常查询调用,从而提高了96121稿件编写录制的质量和效率;其次系统基于B/S网络架构和数据库管理技术,避免了用户频繁粗放地在服务器上进行读写操作,提高了96121服务器的安全性;此外,系统还专门建立了供领导查询96121稿件的操作平台,便于领导及时对稿件进行检查和指导,从而确保了96121气象信息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他文献
本文对张家港市2010-2012年间的气象要素和交通事故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张家港市交通事故的发生与季节、雨、积雪、能见度和温度等都有着一定的关系.天气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不利天气对路面状况的影响,也表现在天气变化对驾驶员心理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全球变暖,人们普遍将这种增暖归因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已有的工作中,城市气候研究多集中于“城市热岛”现象.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局地气候变化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下垫面的改变也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四种城市下垫面季平均温度、季平均最高、最低温度,得出不同下垫面间温度差异在夏半年均大于冬半年.水泥、沥青、裸地、草地的夏季平均温度、夏季平均最高均高于气温,以沥青
对2012年12月一次江淮气旋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移动发展过程中江苏省出现强降水、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1)此次江淮气旋生成的形势场为前期500hPa呈纬向环流分布,其中有短波槽东移,副高呈带状分布稳定在20°N以南;700hPa在沿江形成西南急流;地面在四川盆地有西南涡维持.当500hPa有连续短波槽东移并携带弱冷空气南下,槽前正涡度平流和暖平流的共同作用,引发地面西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了理想条件下中纬度典型斜压波及其锋面系统的生成、发展与演变过程,重点讨论了地形、边界层过程对斜压波及其锋面发展、演变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当气旋和冷暖锋过山时,地形导致气旋减弱、等位温梯度减小,相应冷暖锋强度减弱;当气旋过山后,由于地形背风涡旋的贡献,其强度增强.改变地形与基本气流的相对位置,当地形偏北时,气旋被地形压缩成经向状;地形偏南时,气旋和暖锋受到地形影响较小,
本文基于目前省级闪电定位数据接收服务器只能配置由国家局指定的IP及端口号进行闪电定位数据接收的基情,提出了基于WindowsSocket网络编程接口采用UDP方式将数据转发的思路,进而设计实现了闪电定位数据转发系统,实现了在其实际业务中的应用,有效克服了当前闪电定位数据只能在单个服务器上接收入库的问题,使闪电定位数据在气象服务中被更好的应用.
2012年6月26日金坛市入梅,当日全市普降暴雨—大暴雨.利用常州多普勒雷达站资料对本次过程进行分析,本次过程中降水回波经历了回波初生阶段、单体迅速发展阶段、强回波单体弥合阶段、强回波单体逐渐分离阶段及回波消失阶段.强回波在5时30分至8时30分始终稳定地停留在本市的上空.列车效应是本市出现暴雨的重要原因.将本次过程强降水时次的反射率图进行VCS剖面,得出本次过程属于具有低质心的对流系统结构.低质
本文基于南京市化学工业园区的主要特点以及地质条件,对化学工业园区近50年雷暴日的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最近7年的南京市闪电定位网的闪电定位数据对该区域的年平均地闪密度,强度,月变化,时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该区域的雷电环境特点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利用南京市5个人工观测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南京地区冬小麦生长关键生育期的连阴雨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来冬小麦关键生育期的连阴雨出现次数的变化不规律振荡,有连阴雨发生的集中期,如60、70年代中期以及90年代的前中期,造成了全市冬小麦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也有发生相对较少的年份,特别是2004年以来持续偏少发生,造就了连续多年增产增收.从连阴雨发生时空分布来看,六合及
本文总结了MICAPS3在天气预报会商中的各种应用技巧,包括快速显示本省或本市的地理信息,降水产品的邮票图显示,降水预报和实况的快速对比检验,降水落区预报的不同制作方法,各种动画和剖面图的制作,以帮助预报业务人员更加深入和快捷使用MICAPS3,充分发挥交互平台的作用.
通过对雷电存在形式的分析,论述了防雷技术的基本原则.详细阐述了外部防雷、内部防雷和过电压保护所采取的措施,为闸管所自动化系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防雷技术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