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因子ⅩⅢ:结构、功能,抑制物及临床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jsdsd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凝血因子ⅩⅢ(coagulation factor ⅩⅢ FⅩⅢ)又称为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ibrin stabilization factor,FSF),是构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所必需的凝血因子,同时也可促进细胞黏附和组织修复。FSF在1948年由L,aki和Lorand首先发现,并证明其在某种条件下妨碍了纤维蛋白凝块的溶解。随后Loewy对其进行了纯化。而Duckert由一个出血患者的血凝块不稳定推测出FSF缺乏可能会导致临床上严重的出血表现。最终,国际凝血因子命名委员会于1963年将FSF命名为FⅩⅢ,确定FⅩⅢ为凝血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其缺乏将会导致出血的发生。本文介绍了FⅩⅢ的结构、FXIII的功能、FXIII抑制物等内容。
其他文献
乳腺癌作为一种对患者心理影响最为严重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年均增长速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我国目前虽然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乳腺癌患者的绝对数
会议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上腹部手术和胆道外科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医源性胆管损伤占所有胆囊切除术的0.2-I%,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胆管损伤发生率高达1.4%,是开腹手术的二倍,而且,随着
会议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治疗腹股沟区疝简单、安全可行,腹膜前间隙的分离及补片植入完全在腹膜外进行而不进入腹腔,因而避免了肠粘连的发生
会议
动脉夹层大多发生于主动脉,如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发生在头臂分支动脉(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的夹层则相对少见。头臂动脉夹层一旦发生,夹层一般会顺血流方向朝远心端发展,很少会向
1964年Dotter完成首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Pereutanious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标志着腔内技术治疗血管疾病的开始。1974年Gruntzig发明球囊扩张导管使PTA技术进一步发
会议
胰肾联合移植经历了较多的术式演变,该文阐述胰肾联合移植术式的进展。 胰腺移植主要包括单独胰腺移植(pancreas transplantationalone,PTA)、一期胰肾联合移植(simultaneou
会议
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是比较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之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Pactor,VWF)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导致血小板黏附能力和(或)
会议
血友病B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因血液中缺乏凝血因子IX(FIX)而导致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1952年由Aggeler和Biggs首先明确病因,目前已发现hFIX基因突变已达2100多种。编
会议
1986年Trousseau首次报道以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为癌症首发表现的肿瘤患者称Trousseaus综合征,首次提出肿瘤与血栓的关系。血液系统肿瘤也常并发血栓,本文仅就临床常见的伴有
会议
本文讨论了以下方面的内容:1、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血栓形成;2、MPD研究的一个重大进展是发现JAK2突变;3、MPD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4、MPD血栓形成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