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治疗2-5跖骨颈和头下骨折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esw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跖骨颈和头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3年10月共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跖骨颈和头下骨折36例(62跖),男22例,女14例,年龄18—65岁,平均36.5岁.第2跖骨5例,第3跖骨21例,第4跖骨26例,第5跖骨10例,均采用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治疗,术后患者均需要石膏托外固定,术后四周去除石膏,指导患者患足在不负重情况下进行功能锻炼,术后6—8周后逐渐加大患足的负重锻炼.随访时间12—36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恢复情况,优30足,良4足,可1足,差1足,优良率为94.4%.术后均获骨性愈合,其中一例畸形愈合.结论: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跖骨颈和头下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早期跖趾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再为临床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治疗跖骨颈和头下骨折的固定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对大鼠BMSC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材料与方法:分离培养正常SD大鼠BMSC,通过细胞成长曲线、细胞周期、表面标志物以及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能力鉴定BMSC,确立稳定的BMSC体外培养方案;结果:本实验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细胞经形态学、细胞表面标志物及多细胞系诱导分化等技术检测鉴定为大鼠BMSC.结论:本实验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目的:通过颈性眩晕患者的中长期随访,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1.对我院1997-2014年期间经耳鼻喉科、神经内科等排除相关疾病,确诊为颈性眩晕且资料记录完整的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随访;2.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颈性眩晕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主要伴随症状、发病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颈椎运动负荷试验等临床特征及颈性眩晕复发情况与其病程长短及干预措施间的关系.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ower limb (hip and knee) osteoarthritis (OA) and fall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preventive measures.
目的:探讨改良松解术治疗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5月~2015年5月,应用改良松解术治疗膝关节僵直12例,治疗效果按照Judet疗效标准进行评定.结果:全部病例获得10~21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术前膝关节屈曲35°~50°(平均43.92°±5.03°),术后膝关节屈曲72°~150°(平均110.58°±20.3°).
目的:护士向医生反馈患者病情时,是凭自己的主管经验来判断,缺乏客观科学的依据,容易导致医护信息沟通不畅。探讨通过个性化的符合关节外科患者特点的SBAR报告模式,提高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及侧重点,增加医护的沟通力度,提高医生对护士汇报病情的认可度。方法:根据患者专科特点,询问医生在报告中最想了解患者的哪些信息,制定专科参数,制定和关节外科患者专业特点相关的SBAR报告模版。科室培训、实施、情景模拟等形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SD大鼠脊髓胸9(T9)全横段损伤模型,评价胶原支架(CS)联合胶原结合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BD-VEGF)移植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80只健康雄性6周龄SD大鼠,体重为215±15g,随机分成4组:1.假手术组;2.对照组;3.CS移植组;4.CS/CBD-VEGF移植组.
目的 为提高临床护理的教学能力及实习护生的基础理论能力,结合骨科专科医院的特点,探索人机对话逐病考核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在骨科病房的应用.方法 根据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种特点,按教学大纲选择案例,制定理论及临床实践带教内容及考核标准,通过对20名实习护生实行针对专病护理进行全面、系统化培训,包括入院宣教、自理能力等系统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正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方法:自2011年~2013年共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88例,其中应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45例,外固定支架治疗43例,为比较两治疗方法的优缺点,男22例,女66例,平均年龄70岁,平地摔伤76例,跌落伤8例,撞伤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6~96小时,平均40小时。骨折按AO标准分类,股骨近端锁定接骨
目的 总结分析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复合骨折的相关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 对2007年8月至2014年5月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的24例寰枢椎复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24~72岁,平均51岁.骨折类型:C1骨折-Ⅱ型齿状突骨折10例;C1骨折-Ⅲ型齿状突骨折4例;C1骨折-枢椎椎体骨折4例;C1骨折-Hangman骨折6例;其中16例行后路C1~C2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针孔消毒与清洁两种方法对接受外固定架治疗的骨科患者发生针孔感染的影响及其接受程度的比较.方法 选取2006 年9月—2007年7月在我科住院行外固定架治疗七天以上的患者共62例(男47例、女 15例)平均年龄39岁.入组条件:外固定架治疗前无全身感染性疾病、血常规正常、无糖尿病术后使用同类抗生素,使用同类固定针.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7天以上,两组分别使用75%医用酒精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