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非淀粉多糖与木聚酶对大鼠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2×2因子设计探讨小麦水溶性NSP(水提取NSP或碱提取NSP)与木聚糖酶(添加与否)对大鼠对大鼠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选用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只大鼠.结果表明,与小麦水提取NSP相比,碱提取NSP可显著降低大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P<0.05),增加小肠十二指肠、回肠的隐窝深度(P<0.05);在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显著减缓小麦水溶性NSP对大鼠小肠形态的负面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水溶性NSP与木聚糖酶对大鼠小肠形态的交互作用因不同的肠段而异.水溶性NSP和木聚糖酶可影响回肠多胺生成和盲肠挥发性脂肪性的产量.
其他文献
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滥用抗生素。本文就抗生素滥用的具体表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应对滥用抗生素的对策作了叙述。
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是氮素循环的重要环节,与现代化水产养殖密切相关.本文从微生物生态学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如调水中的生态平衡,改善水产养殖环境,有利水产养殖的发展.
本实验旨在评价由中国农科院饲料所研制的用重组毕赤酵母表达的甘露聚糖酶在不同添加水平下对不同性别的前后期肉仔鸡生产性能各指标的影响.甘露聚糖酶以0.03%、0.06%、0.1%三个水平添加,并设基础日粮对照.测定各组21日龄和42日龄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耗料量和耗料增重比.结果表明,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用重组毕赤酵母表达的β-甘露聚糖酶可以非常明显的改善肉鸡的生产性能,在本试验条件下,对公鸡
本实验旨在评价由中国农科院饲料所研制的用重组毕赤酵母表达的甘露聚糖酶在不同添加水平下对不同性别的肉仔鸡营养物质代谢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甘露聚糖酶以0.03%、0.06%、0.1%三个水平添加,并设基础日粮对照.测定各组21日龄和42日龄肉仔鸡粗蛋白,钙、磷表观代谢率,屠宰性能各指标.结果表明,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用重组毕赤酵母表达的β-露聚糖酶可以增加肉鸡对蛋白质、钙、磷的消化吸收率,改善肉鸡屠宰
为了研究乳酸L-68粪肠球菌对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3000羽1日龄的艾维菌肉用仔鸡,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每组150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实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并在饮水中加入微生态制剂乳酸L-68粪肠球菌,实验期为42d.通过检测平均周增重、料肉比、鸡群的健康状况、抗体水平、和器官指数探索该制剂对肉鸡的促生长和免疫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试验组鸡的周增重、料肉比、抗NDV的HI
为了研究赐美健ME-10对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3000羽1日龄的艾维菌肉用仔鸡,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每组150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实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并在饮水中加入微生态制剂赐美健ME-10,实验期为42d.通过检测平均周增重、料肉比、鸡群的健康状况,抗体水平、和器官指数探索该制剂对肉鸡的促生长和免疫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试验组鸡的周增重,料肉比、抗NDV的HI效价、免
为探讨添加复合酵母对断奶仔猪诱食及促生长效果的影响,选取25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156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个组2个重复(公母各半),各处理组间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2%复合酵母组、O.3%复合酵母组,试验期21天.结果表明:添加复合酵母组的平均增重、平均日增重、料肉比都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以0.3%复合酵母组效果最好;各处理组的采食量差异显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小鼠小肠粘膜抗体分泌细胞动态变化,以及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空肠内容物中slgA的变化,分析芽艳杆菌制剂对机体小肠粘膜免疫的影响,为益生素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噬菌蛭弧菌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已经渐渐引起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天然无害的饲料添加剂及除菌剂它的应用前景广阔.我们对蛭弧菌进行发酵罐培养,确定其最适通气量、温度、转速、pH值、发酵周期等生产工艺参数,为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通过实验数据显示噬菌蛭弧菌在10L发酵罐中培养工艺参数为通气量1vvm-1,温度30℃,转速50rpm,pH为7.0-7.5,发酵周期为48h.
本文采用体外固定鲤鱼((Cyprinus carpio)前肠黏液,结合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对来源于鱼肠道的肠球菌和柠檬酸杆菌以及养殖水体中的芽孢杆菌的附着活性、细菌表面凝集素和粘液蛋白的受体的化学组成、其对病原菌附着鲤鱼前肠黏液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株菌均能黏附到黏液体外模型,同源的肠球菌和柠檬酸杆菌的相对黏附数量极显著高于异源的芽孢杆菌(**p<0.01),致病性强的嗜水气单胞菌AH2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