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rication of Cu nanoparticles-decorated hydrogenated TiO2 nanotube arrays and their photocatalytic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jjjxxx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u nanoparticles were loaded on the TiO2 nanotube arrays (TNAs) using a two-step process.First,TNAs was prepared by an electrochemical anodization method.Afterward,Cu nanoparticleswere coated on the TNAs (Cu/TNAs) using a pulsed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method.
其他文献
本研究中,我们发展了一种简单有效制备钯(Pd)梭形纳米粒子的方法。实验中,我们采用一步还原法在水溶液中高产率合成了如图 1 所示的尺度均匀的 Pd 梭形纳米粒子;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添加剂、还原剂、表面活性剂、前驱体浓度等实验参数对 Pd 梭形纳米粒子形成的影响,阐明了其形成机理;通过调控实验参数,合成了不同尺度的 Pd 梭形纳米粒子;研究表明, Pd 梭形纳米粒子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 Pd 梭形
本文以一种新的环境友好型物质—三硅氧烷离子液体为模板剂采用一步法在碱性环境下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Yolk-shell氧化硅球[1]。结果显示,颗粒直径、核的尺寸、核壳间隙大小以及壳的厚度可通过改变模板剂的浓度进行调控。由于模板剂中的硅成分能够参与到介孔结构的构筑,因此所得产品的骨架结构较为稳定,并且在焙烧前后产品的颗粒形貌和孔结构基本不变。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以制备Yolk-shell核壳
聚丙烯酸酯类乳液是纺织涂料印花中最常使用的成膜材料,但其存在热黏冷脆、回弹性差等问题。本研究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改性纳米ZnO和丙烯酸类单体为原料,通过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酯/纳米ZnO复合乳液,研究了聚合过程中改性纳米ZnO不同加入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对改性前后纳米ZnO进行了FT-IR、TG和DLS分析,对复合乳液进行了DLS和TEM表征,并将其应用于涂料印花工艺中。结果
光催化技术一种有前途的水污染处理技术,其核心是高效光催化剂的研制.近年来,科学家在高性能催化剂的开发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获得了许多新型光催化剂[1].其中石墨相氮化碳(g-C3N4)由于其良好的光催化性能,中等宽度的能带间隙,以及制备简易和成本低廉的特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其光催化活性还需进一步提升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为了减少甚至消除模板尤其是有机模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本文采用晶种诱导无模板合成ZSM-5沸石,我们研究了温度对沸石结晶度和形貌的影响。所合成的沸石由纳米颗粒堆积而成,具有多级孔结构,能够有效地解决扩散问题。
The V2O5/TiO2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improved rapid sol-gel method and the catalytic behavior for dimethoxymethane(DMM)synthesis from methanol selective oxidation was investigated.The physicochemi
甘油三乙酯(TAG)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产品,目前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催化甘油酯化合成三乙酸甘油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常见的催化剂主要包括:磺酸型脱氧纤维素阳和离子酸性树脂Amberlyst-15 等固体酸[1,2].
单纳米颗粒具有散射光稳定、散射效率高等优点,建立基于单个纳米颗粒暗场成像技术的分析传感已逐渐引起人们关注。本课题组借助暗场光散射成像法研究了单纳米颗粒形貌与其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的关系,分析了不同纳米颗粒形貌对其传感灵敏度的影响,表明具有大的径向比或高尖角程度的纳米颗粒具有更高的传感灵敏度,为我们设计传感元件提供了理论基础[1]。结合暗场光散射成像及IPP软件,利用三原色(RGB)颜色系统,对
将CO2转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实现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以多级孔结构碳材料(HCM)为载体,根据碳化温度的不同(400-800℃),制备出一系列载体表面具有不同官能团的Fe/HCM催化剂,用于CO2加氢制烃类反应;研究载体表面性质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众所周知金属-氧化物的接触界面作为多相催化反应的重要场所,在反应中需要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界面电子性质必然影响催化活性.由于合成与表征方法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涉足纳米催化剂的尺寸与形貌效应,但多限于单一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而关于金属-氧化物复合催化剂体系的界面效应研究则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