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选课教学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 :2008年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wang300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工科院校面向本科生开设专业性质较强的全校选修课,对拓展学生知识面、加强不同学科横向拓展是十分重要的。交通工程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机动车日益增加,人们在享受机动车所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交通拥挤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交通问题被更多的人所关注。智能交通系统(ITS )是通过把先进的信息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综合运用于交通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解决交通拥堵、改善行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减少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是未来现代化交通体系的发展方向L日。交通信息与控制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基础.《交通信息与控制》作为交通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面向全校开设了32学时的选修课,吸引了许多其他专业的本科学生。本文总结了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针对性的研究。
其他文献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各实践性环节进行了教学改革:在专业理论授课前增加认识实习,将课程设计与理论授课结合起来,对生产实习进行全过程控制,毕业实习充分考虑就业方向,毕业设计采用真题并注重学生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齐。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实践性环节的改革,深化了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钢结构基本原理是普通工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文简要介绍了为该课程教学演示设计制作的轴心受压构件失稳演示台。演示台的使用,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和分析轴心受压构件的三种失稳形态,对学生学习掌握薄壁构件的稳定理论和设计方法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桥面较宽的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的中横梁是全桥的主要受力构件之一,其受力(特别是横梁端部)较复杂,有必要对其建立空间分析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本文介绍了中横梁的构造,根据受力特点将受力阶段划分为6个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建立了空间分析模型,并进而得出了各阶段的横梁整体应力图和端部锚头区域局部应力图。根据应力图预测了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能出现开裂的区域。
构建“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综合人才的培养,是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本文结合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阐述了建立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岗位技能要求为核心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文结合新的土木工程培养方案对土木工程施工类课程的要求,提出了土木工程施工类课程新体系及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网络CAI系统的建立方法。
应用桥梁专业软件对变更后的桥墩进行计算和验算,从而得出变更后的桥墩方案优于变更前的方案,且结构安全合理。
本文以交通土建模块为例,根据武汉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近几年生产实习教学的实践情况,总结了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成功经验,包括如何强化学院领导、指导教师、学生小组组长的职责,利用行政、社会关系、校企共建等手段巩固扩大了实习基地,使生产实习任务顺利完成。指出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猛增,而指导教师数量不足、联系实习地点困难,有些施工单位由于担心发生安全问题而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等,进而提出
道路勘测与测量实习是该校交通土建方向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测量实习是第一次专业课程实习,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崭新的开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实习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职业素质、思维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关键。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结合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及深化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未来工作的关键。本文针对目前造成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在工科专业课中,有相当一部分实践性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有其自身特点。本文深入分析了工科专业课实践性内容的特点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探讨了相应的对策。通过探讨发现,加强教学案例和教学媒体的建设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引入从问题出发的教学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对本课程及本专业的总体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