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维生素对红曲霉S液态培养的影响

来源 :海峡两岸第十届菌物学暨第三届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rn_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维生素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对红曲霉的培养基配比进行优化,并建立二次回归方程。选择大米粉、味精、Mn2+、烟酸为试验因素,以色价为指标建立回归数学模型,通过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及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得到红曲霉培养基的最佳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当添加3.97%大米粉、3.37%味精、0.024%Mn2+、0.04%烟酸时,产品色价的理论值为107.3u/g,实际值为106.7u/g。
其他文献
During the past 100 years, the earth ha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climate change, especially warming.The mean air temperature has increased about 0.74 Csince 100 years ago, and it is expected to rise a
扩张蛋白Swollenin具有促进纤维素水解的作用,本研究构建含有Swollenin基因的香菇表达载体,并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实现对香菇的遗传转化,转化效率约为1个转化子/μg质粒DNA。PCR和杂交检测结果表明,swo已经整合到香菇的基因组中;栽培实验结果表明,两个转化子都能正常出菇,而且转化子Ⅱ表现出一些优良的生物学性状。
本文对近年来香菇分子生物学技术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香菇的遗传转化,基因克隆,DNA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本文以侧耳属Pleurotus15个种的15个菌株为材料,根据GenBank上侧耳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cytochromec oxidase subunit 1 gene,C01)序列信息,设计引物CO332F,CO332R,进行第一轮PCR扩增,结果显示所有菌株都能得到单一条带,根据条带大小,15个菌株可分为4组。随后针对每个种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第二轮PCR扩增,结果显示每个菌株只有
本试验采用电泳技术对野生紫平、紫孢侧耳、双抗黑平等侧耳属菌种的12个优选菌株平板培养菌丝,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图谱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紫平和紫孢侧耳的欧氏距离很小,野生紫平属于紫孢侧耳种。这与我们对它的形态学鉴定结果相一致。
目的:探讨香菇杂交子及其亲本液体发酵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方法:选用4个香菇菌株,组配3个杂交组合获得的17个杂交子,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杂交子和亲本之间液体发酵基因表达差异模式。结果:香菇杂交子与亲本之间基因表达差异模式可分为4种类型:双亲表达共沉默类型(W1)、单亲表达沉默类型(W2)、杂交子特异表达类型(W3)、单亲表达一致类型(W4),4种差异表达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5.3
以3个金针菇为材料,研究其单核原生质体不亲和因子基因型,双单杂交构建杂交种,并对其基因型和遗传差异进行分析。3个金针菇菌株的单核原生质体形成率不同,单核原生质体率分别为31.9%、88.5%和13.4%;不亲和因子基因型为2种类型。以F32和F21的单核原生质体配对构建双核体,再与F2121的单核原生质体菌株配对构建杂交种,杂交亲和率为100%;双单杂交种与亲本双核体杂交存在拮抗反应,而杂交种杂交
本研究采用香菇菌株135双核体秋水仙碱(C22H25NO5)诱变及香菇菌株K303单核体的诱变菌株388B1与双核体菌株JL-2杂交(单×双)的方法,成功地选育出优于出发菌株、适宜代料栽培的遗传改良菌株K05和K48。经拮抗实验、酯酶同工酶、分子标记等多种方法鉴定和栽培试验证明,诱变、杂交菌株为有别于出发株的新菌株。通过3年的比较栽培试验,新菌株比主栽菌种135、939表现出高产,K05比135袋
本研究以凤尾菇为材料,对其进行深层发酵,然后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发酵液,以枇杷炭疽病菌为靶标菌进行抗菌研究和活性组分的分离,旨在为天然抑菌剂和保鲜剂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S271”、“黑早G271”、“黑金刚Ds271”、“921”、“申香2号”与“武香2号”等6个香菇品系子实体采收修整后,经过50-65℃干燥20小时后,测定其干燥子实体特性、色泽及官能品评。6个香菇品系子实体之直径在未干燥前为51.4-58.1mm,干燥后为38.5-43.0mm,以“921”品系为最大,“黑早G3271”为最小。厚度在未干燥前为23.9-37.3mm,干燥后为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