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湿网”网格城市的媒介化治理与公共传播

来源 :2016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an860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两个形式迥异却又相互关联的"网格化治理"个案为对象,探讨治理技术媒介化趋势下的城市公共传播网络新形态——形成中的"湿网".作为一种新的意象,"湿网"概念不仅是对新媒体技术和"后科层体系"中公共传播网络新形态的描述,而且力图勾连城市地理、治理媒介和多元行动者,从理论上重新阐释公共传播的观念.
其他文献
  本文聚焦于早期上海广播的形成,并讨论这一新媒介对于上海城市的影响。广播通过强调听觉的维度,提供“听觉经验的洪流”,在城市的实体空间中叠加了新的符码,引发了城市听觉环
  本文调查了405名在宁外国留学生,以考察其南京城市形象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各种人口统计学变量中,留学生国家身份成为影响其城市印象最为重要的因素,而人际交往与个
  在对百事通IPTV用户的初步问卷调查和焦点小组研究中,我们发现,个体对ICT(信息与传播技术)资本的采纳(access)和掌握,其新媒介技术、设备、服务的使用程度和自我评价,其经由
会议
  新媒介技术的出现不仅为理解和研究受众提供了新的方法,更是提供了受众身份和场景转换的条件。作为对媒介即讯息的当代化阐释的延伸,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为新的共生关系注入
  本研究基于国际合作项目“东亚创意青年比较研究”的最新调研数据,探索当代中国从事创意劳动(creative labour)的青年一代,如何整合利用新媒介资源实现自己的梦想。
纵观媒介变革的历史,媒介作为人类存在的根本性要素,一次次地重塑了人类信息传播和社会交往的网络。今天的网络社会真正实现了全信道网络的潜力,网络的思维成为社会主导。信息技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线下支付的兴起,移动支付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由关注线上入口到线下场景的竞争态势。本文建立在梅洛维茨的信息场景理论和媒介学的中介化理论基础之上
会议
麦奎尔(Scott McQuire)提出"地理媒介(Geomedia)"(2016)的概念,认为其是数字化时代城市媒介的新属性,具有无处不在(Ubiquity)、地理定位(Positionality)、实时反馈(Real-time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