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氧基化催化精馏过程强化新技术

来源 :2010(第十一届)国际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会议(2010(11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E181709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了低加成乙氧基化产品的生产工艺现状,提出将乙氧基化催化反应和产物分离两个关键过程耦合于一体的过程强化新工艺—— 乙氧基化催化精馏工艺。阐述了乙氧基化催化精馏新概念,以正丁醇乙氧基化合成乙二醇单丁醚为例,从催化剂成型、装置建设和工艺试验、装置模型化三方面介绍了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一些成果,最后时开发前景提出展望。
其他文献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阿魏酸(FA)的α-环糊精(α-CD)包合物。通过差示热量扫描法(DSC)、X射线衍射法(XRD)和核磁共振法(1HNMR)对包合物进行验证,并对FA在包合前后的光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α-CD内侧质子及H-4发生较明显化学位移;FA的H-e和H-f发生了较明显的向低场位移。提示FA作为客体分子部分进入α-CD空穴,FA/α-CD包合体已经形成。包合物摩尔比为1:1。包合
当量分布窄、结构合理的新型弱碱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对大庆油田不同区块、不同油层的油水条件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性。另外,由于表面活性剂组成较为单一,可大大降低表面活性剂在地层中的色谱分离效应。室内天然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体系(活性剂=0.3%,Na2CO3=1.4%,聚合物=1200mg/L)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OOIP)左右。所开展的小井距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取
烷基苯磺酸盐/碱/聚合物复合体系在大庆油田已被广泛应用,影响其驱油效果的因素有体系的界面张力、黏度及储层的渗透率变异系数和渗透率级差等。通过室内实验研究、数值模拟计算和对已开展的几个试验区的试验数据统计得出:界面张力是影响复合体系驱油效率的根本因素,复合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达到10-3mN/m数量级是复合体系驱油提高采收率幅度达到20%的必要条件;复合体系的黏度是扩大复合驱波及体积的主要因素,水
表面活性剂对原油具有一定的乳化作用。以酵母粉与原油的作用作为对照分别对不同浓度的四种表面活性剂与原油的乳化效果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原油的乳化效果与地层水的矿化度有关;不同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乳化能力,其中吐温80和石油磺酸盐最为明显,脂肽类表面活性剂、糖脂类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效果逐渐递减;随着其浓度的升高,生物表活剂的乳化能力逐渐增强。而对于吐温80和石油磺酸盐两种化学表面活性剂,其
实验考察了石油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两种表面活性剂/碱(Na2CO3)复配体系与大庆脱气原油(45℃,粘度10mPa·S)间的界面张力IFT(45℃)及在大庆去油油砂上的吸附特性。实验复配体系用矿化度5000g/L的模拟注入水配制。当表面活性剂复配浓度为0.2wt%、Na2CO3浓度为0.6wt%时出现超低IFT。石油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在油砂上的吸附符合Langrnuir定律,10次吸附后,仍可与
聚乙二醇是环氧乙烷衍生物单醚类中的副产物,且聚乙二醇是一种高聚物,它的分子量分布比较宽,要想准确测定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采用的是加入法、化学萃取法与柱层析色谱法的有机结合,对环氧乙烷衍生物单醚类物质中的聚乙二醇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实验确定柱层析色谱分析法,简单可行,利于对生产和研发的检测。
近几年来,随着芳烃富集及磺化工艺技术的发展,石油磺酸盐成为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热点。大庆油田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对石油磺酸盐进行了中试放大生产,中试产品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实现了三元复合驱以弱碱(Na2CO3)替代强碱(NaOH)的重大突破,并且体系可在较宽的活性剂浓度(0.05%~0.3%)和碱浓度(Na2CO30.2%~1.6%)范围内与大庆原油形成10mN/m~3mN/m数量级超低
综述了乙二醇单醚合成催化剂研究的最新进展,乙二醇单醚合成催化剂包括均相酸碱和固体酸碱以及生物酶催化剂,并指出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易回收的固体催化剂应是今后发展方向。
介绍了哈萨克斯坦KAM油田的状况、原油物性以及破乳脱水工艺,针对KAM油田原油的组成与结构,探讨了破乳剂的研究思路与合成方法,通过对破乳剂样品的性能评价,确定了一种优良的超浓缩型油溶性破乳剂。
介绍了乙氧基化原理及工业反应器的特征,综述了乙氧基化反应器的模型化方法,包括动力学、汽液平衡、质量传递模型及参数获取方法。介绍了工业半间歇乙氧基化反应器的模拟方法及取得的一些进展,对该领域的研究提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