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杏花系统雨水调蓄池池型方案的探讨

来源 :2012城市雨洪管理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1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合肥市合流制杏花系统雨天溢流水质水量的调查,掌握了系统雨天溢流的初期效应和颗粒物沉降性能,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初期效应分析法和平流式沉淀池评价方法估算了存储池和存储-沉淀池在一定调蓄径流深度下对杏花系统溢流污染的控制效率,通过对去除效果的分析比较,提出采用存储-沉淀池作为杏花系统调蓄池规划方案的建议.通过对杏花系统10场降雨的溢流水质、水量监测表明:杏花系统雨天溢流初期效应程度微弱,SS,COD的b参数年平均值分别为bSS=0.982,bC0D=0.905溢流颗粒物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平均沉速中值为0.191cm/s。运用初期效应分析方法和平流式沉淀池效率的评价方法,分别计算出存储池和存储-沉淀池在6mm调蓄径流深度时对杏花系统雨天溢流污染负荷的年平均控制效率,其中前者对SS,COD的年控制率分别为52.6%,55.4%,后者对SS,COD的年控制率分别为72.6%,64.4%。建议对采用存储-沉淀池控制合流制系统雨天溢流污染给予充分的关注与研究。
其他文献
介绍了SWMM模型中LID模块的模拟原理,通过案例介绍了场地LID雨水系统规划过程,运用SWMM模型对传统管线设计进行了校核,对LID场地径流的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设计场降雨事件及连续降雨事件的模拟表明,场地LID雨水系统规划可实现峰值流量及年径流外排率恢复到开发前的状态,LID设施对污染物削减效果显著.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城市雨洪管理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物联网的概念和技术也逐步兴起并蓬勃发展.如果能将二者有机结合,势必会为城市雨洪管理提供新的突破点.详细介绍了城市雨洪智能管理的概念和范畴以及物联网的定义、起源和发展,深入探讨了物联网在城市雨洪智能管理系统中的应用途径及所存在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的建议,为中国进一步加强物联网在城市雨洪智能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提出要进
在合流制溢流混合污水(CSOs)和地表径流中含有大量未处理的市政固体垃圾物质和污染物质,是目前造成中国河流湖泊水质变差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溢流混合污水进行控制处理,是防止湖泊富营养化的必要措施.本文就德国开发应用的机械性污染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污水处理厂是按照目前最新设计标准进行设备配置和建造,总能获得很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因此应该将目前的工作重点放置在污水管网内的溢流排放构筑
本文通过对上海地区典型自流排水区的分析,总结了缓冲式自流排水的特点,以及缓冲式排水系统的基础适用条件和一般适用地区. 研究表明,缓冲式自流排水可充分发挥河网的调蓄作用,节约工程投资,减轻对外围周边地区的排水压力,同时还可以容蓄宝贵的雨水资源,为城市生态用水提供水源,有利于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上海地区选择缓冲式自流排水模式的基础适用条件为:河道间距一般在600~800m,管道排距一般在
针对雨水口研究的现状,总结了近些年来在雨水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雨水口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通过对国标雨水口及传统道路积水定义的分析,确定了在满足道路泄水条件下的雨水口最小孔口过水面积,为道路积水标准和雨水口泄水量的校核提供了参考.
降雨径流污染的中期冲刷现象在国内外研究中偶有报道,但是目前还没有对中期冲刷统一的定义以及量化的识别方法.本文利用三次多项式函数,对污染负荷冲刷累积比例-径流量累积比例的关系曲线进行拟合,并根据拟合函数所推导的最大冲刷强度及其位置提出了广义的中期冲刷识别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深圳石岩河流域25场降雨径流污染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存在较为明显的中期冲刷现象.该研究为降雨径流污染中期冲刷现象的表
低冲击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简称LID)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美国推出的一种开发概念,其初始原理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从而使开发区域尽量接近于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状态.低冲击开发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从径流源头开始的暴雨管理方法,将对雨水"一冲了之"的传统思路转为截流利用,把对工业、生活用水"直线式"的消费污
对下沉式广场雨水排水工程设计中的重现期、径流系数的取值规定进行了比较,分析了降雨强度随重现期变化情况.结合工程实例对校园下沉式广场雨水排水安全性分析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设计和管理上保证下沉广场排水安全的建议.提出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内的重要建筑,人员流动量大,其附属的下沉式广场,在满足建筑要求的同时,应确保雨水排水安全。设计中应认真分析相关计算参数的取值,对一般重现期雨水和高重现期雨水的排水都要给与重
城市暴雨径流等面源污染问题已成为上海此类大城市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室内试验模拟的基础上,结合国际趋势和本土工程实践,提出城市暴雨径流污染物的分散化、生态化、低碳化处理思路,初步探讨了适合于上海新开发区域的分散型生态处理技术及其工程化启示.研究表明,下凹式生态渗滤技术是一项小型化、分散化、生态化及低碳化的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从技术层面讲,其适用于上海此类土壤渗透率低、地下水位高、景观要求高的区域,室内
本文根据英国沃灵福德水力研究院的相关研究,介绍了在可持续排水系统中引入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可行性和设计计算方法,将传统上仅用于节水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雨水蓄水设施成功的应用于可持续排水系统,一举两得,可以更高的发挥设施投资效益。本文给出了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集水和用水的关系,给出了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蓄水池能够应用于可持续排水系统中的限制性条件为集水用水比(Y/D),根据英国的经验不超过0.95。根据沃灵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