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结构复合储热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化工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kfc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耐高温、耐腐蚀的无机非金属原料为载体复合潜热大的相变材料和导热系数高的导热增强材料,制备出一系列微结构复合中高温储热材料.采用TG-DSC、XRD、SEM、导热仪、万能力学试验机等手段研究微结构复合中高温储热材料的相变潜热、储热密度、相组成、微观结构、导热系数、力学性能等特性,并对样品的冷-热循环寿命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一系列微结构复合储热材料能满足中高温(150~1000℃)储热需求,部分产品的储热密度大于550KJ/kg,导热系数高于4.0 W/(m·k),抗压强度最低就达到10MPa.相变材料均匀分布在无机非金属载体微孔结构中,经过成千上万次热冷循环后无机非金属载体与相变材料无反应发生,储热密度损失小于1%,相变材料无泄露现象.并对其进行了中试放大试验,中试放大研究发现,制备的该储热材料易于规模化工业生产,操作可控.从实验室研究到中试放大结果表明,微结构复合储热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技术为中高温储热材料在新能源储能、工业余热回收、内燃机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等工业应用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以CTAB 为模板剂,TEOS 为硅源,NH4VO3 为钒源,乙醇为助溶剂,一步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不同钒含量的球形孔介分子筛V-MCM-48.通过X 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N2 吸脱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漫反射光谱(UV-vis)、拉曼光谱(Raman)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不同含量V-MCM-48 具有规整的立方结构和球形形貌,较窄
会议
会议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paraffin waxes based phase change material(PCM)emulsion with low supercooling degree,which can be applied in a thermal energy storage(TES)systems to maximize the use of natu
针对烧结余热热源烟气温度波动大、热源的连续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尝试性地将先进储热技术与化学链燃烧技术引入到钢铁企业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中,与炼铁工序中的伴生气构成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在将(火用)损划分为不可避免部分与可避免部分、内源性部分与外源性部分后,简要介绍了耦合先进储热技术和化学链燃烧的联合循环系统组成、特点和工作原理.基于热经济学结构理论,从(火用)、(火用)经济性和(火用)损环境影响三个角度分
本文介绍我们在纳米相变材料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纳米相变材料、基于纳米相变材料的相变蓄热单元和相变蓄热系统等三方面内容。在纳米相变材料方面,介绍了纳米多孔石墨基相变材料、纳米胶囊相变材料和含石墨烯相变材料等的结构、性能、应用和制备方法等内容。在基于纳米相变材料的蓄热单元方面,介绍了用于太阳能、建筑节能及其它领域的多种蓄热单元的制作方法、内部结构和蓄热性能等研究成果。最后介绍了基于纳米相变材料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能源利用技术的不断改进,储热技术正在向高品位、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传统储热技术的应用主要针对于低品位热能的储存和应用,如供暖、热水供应和冰蓄冷空调制冷等.而近年来伴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以及工业余热的高效利用问题,开展高品位能量的高效存储和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当前,LNG 冷能综合利用、超临界空气储能以及液态空气储能作为新兴的领域正在崛起,开展其关键技术
会议
The photosensitized semiconductor catalysts: TiO2 nanotubes were modified by three kinds of functionalized sensitizers: metalloporphyrin,ruthenium(Ⅱ)polypyridly and complexe with metalloporphyrin and
本文以膨胀石墨(EG)/Li2CO3-Na2CO3作为储热介质,以空气作为热交换介质,设计制备了管壳式高温相变储热单元,以应用于太阳能高温相变储热系统。由于条件限制,本系统暂时用硅碳棒加热替代太阳能集热加热系统。通过改变加热功率、空气流率、储热单元内部强化导热翅片的构造、以及空气对流层折流板的构造,来研究储热和放热过程中储热单元内部温度分布、液相线变化、储热量大小、储热效率高低,以及换热能效、储热
Silicon nanowires(Si-NWs)prepared by means of metal-assisted chemical etching have been studied as the anode material of rechargeable lithium ion batteries.Much better performance in cycleability has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