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拉锥系统——CO激光熔融拉锥系统

来源 :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ai9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详细介绍了二氧化碳激光作为热源的光纤熔锥拉制系统,第一次把该新型的拉锥系统展现在国内读者的面前。二氧化碳激光作为热源的光纤熔融拉锥系统与现在普遍采用的火焰熔融拉锥系统相比有很大的优势,主要特点是加热点小、热源控制精确、加工后的熔锥光纤不易断、受环境影响小。利用二氧化碳熔融拉锥系统理论上可以拉制出质量更高的熔锥型器件。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部分,并讨论了利用该系统进行熔锥光纤拉制所要注意的各种参数条件,最后展示了应用该系统的得到的一个实验结果。
其他文献
研究了掺Sr对GdSrMnO(x=0.4~0.8)膜的电导率和极化特性的影响,同时测量了550~850℃之间的空气气氛下的复交流阻抗谱,研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解质YSZ和阴极GdSrMnO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GdSrMnO阴极的电导率与Sr的掺入得到明显的改善,而对于致密阴极却影响很小。通过对阻抗谱的拟合来研究阴极与电解质之间的化学扩散性质。
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了纳米固溶体电解质CeNdaO(x=0.0~0.5)。对样品进行了XRD、EPR、Raman谱及电学性质的测量。固溶体的固溶限接近0.5。复阻抗谱测量x=0.2样品在500℃时的电导率为2.64×10S·cm。纳米粉200℃开始可烧结成固溶体。讨论晶粒尺寸Raman振动谱带的半峰的影响。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CaTiO:Pr,M红色发光材料。发现在一定合成温度下,气氛和一价金属离子是影响发光强度的主要因素,弱还原气(CO)条件下,Na离子作电荷补偿剂时,CaTiO:Pr,Pr的发光效率最高。
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BaCeLnO(Ln=Sm,Eu,Gd)固体电解质,X射线粉末衍射表明900℃既形成正交钙钛矿结构,与高温固相反比较合成温度降低了约600℃,测定了样品的阻抗谱,电性及磁性,研究了其导电机理,溶胶-凝胶法事成可减小或消除固体电解质的晶界电阻,800℃时,BaCeGd0.2O的导电率σ=7.87×10S/cm。
利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2-乙酰噻吩在CH/CHCl二元溶剂体系中羰基伸缩振动谱带的变化,发现2-乙酰噻吩在该二元溶剂体系中随着正己烷摩尔分数[X(CH)]的变化先后出现四种形式的羰基伸缩振动谱带。讨论了溶剂-溶质相互作用对这四种谱带的影响规律。
作为溶剂,离子液体被广泛地应用于合成、催化和分离分析中。本文探讨了以[BMIM]BF离子液体作为液相色谱流动相添加剂,对植物激素(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的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咪唑阳离子和植物激素通过静电作用而保留;植物激素本身的pK值影响其保留因子,pK值增大,离子液体浓度对植物激素保留因子影响更大;另外,随[BMIM]对应的阴离子电负性的减小,植物激素的保留因子明显地增大;
CO和胍胶溶液的混和物是油气开采中的一种重要压裂液,胍胶溶液是一种非牛顿流体.混和后的两相流体也显示了非牛顿流体特性,本文对这种压裂液在CO处于超临界状态时的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高压试验装置测出了压裂液在不同压力、温度和体积比下的有效粘度、流变指数和流变系数.为石油开采中压裂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试验和理论基础.
利用大型高参数泡沫压裂液试验回路详细研究了模拟实际压裂条件下拌氮泡沫压裂液的流变特性,得到了模拟实际压裂条件下N泡沫压裂液流变参数的计算关联式,从而为低渗低压油气藏N泡沫压裂技术的有效实施提供了试验依据.研究表明:在实际施工条件下,N泡沫压裂液具有剪切稀化性质,可用幂律模型来描述;其有效粘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随压力、泡沫质量的增大而增大;相对而言,温度和泡沫质量对流变参数的影响比压力的影响要明显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消耗的急剧增加,由此而引起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本文着重分析探讨了电厂锅炉煤粉在炉内空间燃烧产生NO的机理,焦碳在整个气固两相燃烧过程中对NO生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际电厂锅炉进行了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浓度的测试,提出了有效控制电厂气固两相燃烧污染物生成的基本方法.
CO泡沫压烈液具有非牛顿流体性质,其在实际施工条件下的油管流动特性直接影响到对井底射孔处的压力确定,从而对进行准确的裂缝预测、压裂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垂直下降管中CO泡沫压裂液的管流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二氧化碳泡沫压裂液的摩擦阻力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并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泡沫压裂液在垂直下降管中流动时的摩擦阻力系数的计算关联式,其在本文实验工况下的平均计算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