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药物对3T3-L1脂肪细胞促酰化蛋白分泌的影响

来源 :第11届全国脂质与脂蛋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b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首次建立使用3T3-L1脂肪细胞评价药物影响促酰化蛋白(acylation stimulating protein,ASP)分泌的细胞模型和测定ASP分泌的ELISA方法,使用此方法研究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对ASP的影响及机制,以及与补体C3、非酯化脂肪酸(non esterified fattyacid,NEFA)释放、甘油三酯总量(triglyceride mass,TG mass)、脂肪酸摄入(fattyacid uptake,FAuptake)量的关系.方法: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实验对象,诱导细胞分化,分别加入乳糜微粒、洛伐他丁、阿替洛尔、普萘洛尔作用48h。结果:乳糜微粒刺激ASP分泌(达411%士133%P<0.05);阿替洛尔、普蔡洛尔抑制对ASP分泌无影响;洛伐他丁抑制ASP产生(P<0.01),同时抑制前体蛋白C3分泌(P<0.01);洛伐他丁降低TG mass(达-60%P<0.05)和FAuptake(达-75%P<0.05)。结论:本体外实验研究结果,与既往体内实验结果一致,进一步证实前体C3水平、转化酶活性及分化状态调节ASP分泌。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基因Hinf 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548例高胆固醇血症、290例边缘高胆固醇血症及187例正常血脂人群LDL-R基因第9、10、14外显子的Hinf I酶切位点多态性.结果及结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Hi
目的:探讨国人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CSK9)基因突变情况与胆固醇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排除载脂蛋白B100(ApoB100)基因Q3500R位点突变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后的10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提取其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PCSK9基因的12个外显子,进行DNA测序分析,同时选100例胆固醇水平正常人群及100例胆固醇水平低于正常范围人群作为对照.结果:100
该文介绍了德国小蠊抗药性的抗性水平、抗性机制和抗性治理。德国小蠊已对许多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且分布范围广、抗生程度高。抗性机理涉及行为、表皮穿透、代谢和作用靶标等几个方面,目前对代谢和靶标抗性现机理的研究报道较多,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
该文主要介绍了长足大竹象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并初步总结了一套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建立蝗虫种群动态模型是蝗虫测报的关键。现有蝗虫种群测报模型有生物模型、统计模型和机理模型三大类。属于生物模型的有效基数预测模型较为简便,但野外观察精度和空间位置概念淡薄等影响到它的预测结果。属于统计模型的马尔柯夫链模型不仅实现方法简单,可靠性较高,且可较为准确地把握大范围地区的蝗虫发生规律,但它存在某些缺陷;灾变理论模型有助于对系统中的突然扰动进行研究,但在其实现过程中同样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会议
目的:观察中药参莲提取物对离体家兔胸主动脉血管环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系统,观察参莲提取物对去甲肾上腺素(NE)、氯化钾(KCl)、氯化钙(CaCl2)诱导的主动脉环收缩作用的影响;观察内皮完整/去内皮血管环及NO清除剂Hemoglobin、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MB)、e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盐酸盐(L-NAME)及钾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A
目的:探讨≥80岁住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他汀使用情况、血清低密度脂蛋胆固醇(LDL-C)达标情况,以及他汀使用对≥80岁老年患者的全因死亡、再发心梗的影响及其使用安全性的调查.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因ACS住院治疗的≥80岁的资料完全的老年患者745例,平均年龄85.6岁,按年限分析出院时他汀药物使用情况,以及血清LDL-C的达标率,对使用他汀类药物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苷(GPS)对HepG2细胞B型Ⅰ类清道夫受体(SR-BⅠ)表达的影响,分析绞股蓝总皂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HepG2肝癌细胞,用不同浓度的GPS和HDL-CE与细胞共孵育24h.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堆积情况和酶比色法定量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的变化,运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绞股蓝总皂苷对细胞膜受体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