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2008年1月中旬豫南一次雨凇转暴雪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风廓线等方面的特征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发现暴雪回波分布均匀、连续,范围较大,具有明显的丝缕状纹理结构,回波顶高度4km左右,大于30dBz的回波高度在3km以下,属于低云降雪。速度场上西南-正西方向有大范围的逆风区出现且持续,逆风区不断有新的回波生成并向雷达移动。速度场0.9-1.6高度有明显的“牛眼”结构,说明低层有强
【机 构】
:
驻马店市气象局,河南省驻马店,463000 平顶山市气象局,河南平顶山市,467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2008年1月中旬豫南一次雨凇转暴雪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风廓线等方面的特征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发现暴雪回波分布均匀、连续,范围较大,具有明显的丝缕状纹理结构,回波顶高度4km左右,大于30dBz的回波高度在3km以下,属于低云降雪。速度场上西南-正西方向有大范围的逆风区出现且持续,逆风区不断有新的回波生成并向雷达移动。速度场0.9-1.6高度有明显的“牛眼”结构,说明低层有强的东北风急流。中高层盛行西南风,暴雪开始前东北风层次增厚,风的切变高度逐渐上升,暴雪时切变高度在3.0km左右,强烈的暖湿西南气流叠加在干冷东北气流之上,是典型的“天南地北”流场。在这种流场的垂直剖面图上反映出来有中尺度垂直环流的存在。当垂直环流较强,说明低层偏东风与中高层西南暖湿气流都强,有利于降水的发生,垂直环流较减弱时,降水减弱,结束时低层偏东风与中高层西南暖湿气流两者之一消失。雨凇发生时大气具有中层暖(T>0℃)下层冷(T≤0℃)的温度垂直分布特征和中低空近饱和(相对湿度大于90%)的深厚湿层。中层暖冷平流对暖层的建立和破坏起很大作用,当暖层消失,整层大气温度都在0℃以下时,雨将转雪。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增温明显,我国北方地区增温也相当明显,增暖的同时,华北地区进入少雨阶段,干旱趋势加重。本文为了研究区域干旱特征,利用华北地区10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年和季节平均降水量的特征,并提出了描述干旱区域性特征和强度特征的指数——区域干旱指数(SDI)和区域强度指数(DII),其物理意义分别是华北全区降水负距平的站数占全区总站数的百分率和(5级旱涝指数中
在大气辐射传输模式里首先必须对沙尘气溶胶进行参数化处理。本文计算了2001年春季我国沙尘暴爆发时候沙尘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参量,如复折射指数、谱分布、单次散射反照率、不对称因子、质量消光系数。
用1960至1999年全区31个观测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H指数作为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将各地区的干旱情况分为4个等级,把雅鲁藏布江流域主要农区格点化后,以各格点中达到干旱站点的多少为权重,求出格点中干旱的发生面积。通过对40年资料分析,发现该区干旱面积在不同季节有其不同的变化特征。
根据近40多年疏勒河、黑河、石羊河流域气象、水文资料,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内陆河三大流域出山口径流量的变化特征、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三大内陆河流域年径流量50多年来呈丰、枯交替变化,丰、枯水一般持续2~6年,但径流量变化特征与趋势有所不同:发源于祁连山的西段的疏勒河,近50年来其年平均流量呈较显著的增加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增加趋势更为显著;发源于祁连山的中段的黑河,近60年来
为了探寻适应西藏地区的大范围干旱监测手段,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在其开展的准业务化干旱监测工作中,选用了几种遥感干旱监测指标:热惯量法、植被供水指数法及植被温度状态指数法。本文主要从计算复杂性、数据来源和结果表现等几方面对这几种指标在西藏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较大尺度复杂地形的区域应用遥感指标进行干旱监测时,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应用MM5中尺度模式,分别选用四种不同云微物理方案(Dudhia简单冰相、Reisner混合相、Reisner2霰方案和Schultz方案),对2002年7月12~13日祁连山区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在祁连山区降水的模拟中对降水落区的模拟均偏南;除Reisner霰方案外,其他三种方案对降水中心落点的模拟影响不太大,降水中心强度对云微物理方案并不是十分敏感
用TOMS的气溶胶指数(AI)和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两种资料对2001.4.6-4.9日发生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研究。强沙尘暴天气发生时,沙尘天气出现区域其气溶胶指数显著增加。南疆盆地是我国AI的高值中心。沙尘天气的发生,对AI和AOD的月均值有很大贡献。可将AI和AOD数据相结合分析沙尘源区及传输路径。
应用1982-2003年NOAA-AVHRR 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和1985-2000年民勤县作物物候期观测和产量资料,借助于GIS技术,在识别春小麦种植区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生长季累积平均NDVI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并采用时滞互相关法分析了月际尺度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与春小麦NDVI的相互关系,建立了春小麦生长季累积平均NDVI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模型。结果显示:民勤县春小
2007年03月03日,商丘市受高空低槽的影响,出现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区域性暴雨,达到暴雨的县有3个,其它县均出现大-暴雨天气。本文从高空形势和物理量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可知,此次暴雨是商丘市3月份第一次区域性暴雨,是降水较集中,雨量最大的一次系统强降水天气过程。高空低槽和低空急流是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造成的暖湿空气辐合上升是此次暴雨产生的触发机制。此次暴雨与夏季暴雨预报模型有相似之处,
2008年1月中、下旬河南省驻马店市出现了连续性的雨雪冰冻天气,半个月内出现了三次大到暴雪过程。2008年1月中下旬总降水量创建站以来记录极值;1月下旬平均气温创建站以来同期最低。由于先出现的是雨凇并形成道路结冰,所以对交通安全带来很大影响。前期温度高、冷空气强且活动频繁、西南暖湿气流活跃、有利的流场配置是这次连续性冰冻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在近20天的雨雪冰冻过程中,大的环流背景经历了3次长波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