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中部引张应力场和中国西部构造应力场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8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hang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使用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资料,全面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到中国西部的地震活动时空特征,震源机制解结果及区域应力场特征.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八臂井径测井信号数字化处理系统的结构组成和系统功能.重点介绍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包括数据采集板和前置预处理板及各种软件模块.
作者利用颜色的色彩原理,开发出的多参数叠合显示技术可以克服叠合等值线图的缺点,实现多参数联合显示,使显示的图像更加直观、便于解释.
本文通过对影响广角反射能量的几个主要因素的研究,提出了在广角反射方式下设计和优化观测系统的思路,以及怎样获得高质量地震资料的方法.
在对地震资料处理中针对复杂地区,如典型的层间多次波发育区,作者在过去2D聚束滤波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3D聚束滤波方法以消除多次波.
本文对复杂火山学过程进行定量化模拟,构建一个模型实时预测火山喷发过程中火山灰的降落和对空降堆积的测量推导出有关喷发源的定量信息.
地下流体的前兆变化与区域构造的活动有密切关系,这些异常变化的起始和持续时间与该地区的形变测量结果相配套.说明了在昆仑山口8.1级地震孕震阶段的地下流体前兆特征.
本文作者查阅了有关煤矿安全生产公告,分析了煤矿瓦斯爆炸群发现象与昆仑山口8.1级强烈地震的关系,探讨地震的前兆.
本文通过分析种种重大灾害如地震、厄尔尼诺、火山爆发、沙漠化、臭氧洞等的天灾成因和强大的地球排气作用的关系以及地热能量的能量级,对固体地球观提出疑问.
本文将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对来自中下地壳的变粒岩进行流变性质的研究,并结合显微观察、分析岩石的变形机制,探讨岩石强度在某一温度突然下降的原因.
作者用基于LDDA方法的粘弹性介质模型来模拟大陆岩石圈俯冲过程,块体间的接触判断使用了DDA方法的接触判断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