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地震区深部电性结构及其意义

来源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ModEM电磁反演程序对霍山地区由84个MT测点组成的大地电磁阵列数据进行三维反演,计算中使用了负对角的视电阻率与相位,用了所有46个频点的数据。之后对结果进行了两次印模迭代重构反演,以此来降低初始模型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增加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最终的均方根误差RMS为2.97。三维电性结构模型显示:该区域南北电性差异明显。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非结构化三角网格剖分的自适应有限元方法作为海洋可控源电磁场二维正演模拟方法,非线性共扼梯度方法作为反演模拟方法。通过拟合各测点的轴向(In-line)电场分量,然后通过迭代计算将初始模型修正为海底电阻率模型,为海洋地层电性结构分析和研究提供依据。
会议
利用研发的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设备,首次在琼东南盆地采集了10个站位的海洋可控源电磁数据。在数据采集中,采用超短基线对发射机拖体与尾标进行定位,确定发射电偶极子的方位与倾角信息。采用计算机群对本文的海洋可控源电磁数据进行二维反演,实现了海底介质电阻率的二维成像,为水合物稳定带的顶界深度、内部结构及游离气运移通道的研究提供了电性证据。
会议
会议
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等资源.为了研究塔里木盆地的深层电性结构,在覆盖全盆地的756个大地电磁数据的基础上,经过三维反演后得到了全盆地的三维电阻率模型.
2017年8月8日在四川九寨沟县章扎村附近发生了7.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0千米.从区域构造来看,该次地震发生于松潘—甘孜地块与西秦岭造山带、龙门山构造带接触区,地震震中位于岷江、虎牙、东昆仑断裂带塔藏段所围限区域.历史记载在该区已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如1933年的叠溪7.5级地震、1976年虎牙断裂附近的两个7级地震(闻学泽等,2011).在2008年和2013年沿龙门山构造带中南段发生了汶川8
在喜马拉雅造山带东缘,南迦巴瓦变质岩迅速抬升,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在这里突然发生转变.尽管学者们已经提出了一些似乎可信的模型来解释南迦巴瓦的演变,如构造锲、地壳缩短、双重逆冲,以及隧道流模型等,但是喜马拉雅东构造结(EHS)的变形机制仍备受争议(Bai et al.,2010;Peng et al.,2016;Lin et al.,2017).为了更好地了解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三维岩石圈结构,从2009
会议
祁连山作为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界,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扩展的重要区域,其岩石圈结构与深部构造关系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板块碰撞的深部过程以及高原东北向发展演化的深部信息,其中祁连山东段部分构造作用尤为显著,现今地壳运动场表明该区目前正在经历着持续,剧烈的侧向逃逸和南北向地壳缩短(图1b),是潜在的强震危险区.在古浪地震大地电磁探测剖面(詹艳等,2008)的基础上将剖面向西南和北东方向分别延伸,获得了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