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乡村振兴示范走廊”规划路径初探

来源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努力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发展之路.成都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力条件,通过十多年全面、系统、深入的改革实践,在城乡统筹上处于全国领先,但同时也需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现阶段成都以乡村振兴示范走廊为战略抓手,深化落实公园城市理念,将国家战略实施和地域特色进行良好结合,寻求乡村区域城乡融合和振兴发展的新路径.文章通过梳理各层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互动关系和关注重点,以成都乡村规模化特色农业聚集的"天府农耕"乡村振兴示范走廊规划为例,构建策略框架、明确规划重点,以更高标准、全新理念打造展示成都乡村振兴成就、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乡村振兴示范走廊,对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特别是特色农业聚集区的乡村振兴发展、促进区域城乡融合、乡村特色彰显具有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引发城市社区研究的"适老性"转向.旧城区面对着人口密集、老龄化程度高、用地紧张、公共空间供应不足等问题.城市微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的基层单位,是城市居民日常最易接触和使用的活动场所,是城市微更新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寒地城市特有的气候条件对城市环境、居民身心健康与行为活动方式具有特殊影响.本文首先对微公共空间的概念、效能和类别进行了分析,在对铁岭旧城区老年人空间活动行为特征和
公园绿地是社会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和效率是居民对于公共资源空间布局的基本诉求.本文以社区公园为对象,针对现有空间布局的研究方法支撑布局公平的局限性,充分考虑建设用地规模、用地形态、居民对公园的使用等方面的特征.通过借助GIS软件构建相关分析:首先以最小设施布点为效率性目标,初步得到公园适宜的选址点;其次通过最大化覆盖模型分析初选点的实际覆盖率;再次针对初次布点结果进行居民最小成本距离模型优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到"城郊融合类"村庄的发展指引,此类村庄的发展思路是在城乡要素互动基础上的双赢式融合发展.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和丰富乡村发展研究,从互动视角下的要素层、媒介层、环境层分析城乡互动机制及其对乡村发展的积极作用和风险.研究发现互动视角乡村发展在于"下乡"和"入城"两个维度,并需要避免空心化、环境破坏、文化同化的风险.并提出互动视角下乡村发展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中关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方面,部署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乡村旅游作为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农家乐特色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农家乐特色村的分类梳理,结合宜城市农家乐平原示范区——小河镇高康村的规划实践,探讨了其现状特征、困境及发展模式,并以此为切入点围绕"空间整合、产业发展、特色彰显"等三个方面对农家乐特色村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规划对策,旨在为"农家乐特色村"这一类型村庄的规
随着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知识经济与创新经济的兴起与发展对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凸显,大城市中初期创业企业成为承载创新创业活动、集聚创业资源与要素的重要创新主体.本文在城乡规划学视角下,以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社会空间理论等为基础,结合《中关村科学城规划(2017-2035年)》项目开展前期社会调研,从初期创业人群的空间需求角度出发,针对中关村地区现有的城市空间利用和初期创业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提出空
伴随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无序蔓延挤占生态和农业空间的剧本在21世纪的中国城市反复上演.城镇开发边界作为遏制城市盲目扩张的政策工具,近年来已在国内多个城市进行了探索和实验,然而尚未形成统一的划定方法和标准.本文对接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最新要求,从深化研究约束条件、综合运用多种算法、适应城市发展不确定性的多情景设定、探索"双评价"结果应用等角度切入,提出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情景模拟技术和
随着低碳城市研究的兴起,城市规划开始关注城市碳排放和能源消耗,而建筑系统碳排放作为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成为城市规划者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建筑负荷的估算可以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能源分配提供参考,但目前对于建筑负荷的获取主要是基于软件模拟和数值计算,需要确定建筑模型和详细参数,不适用于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大规模居住建筑负荷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对负荷预测的需求,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提出了一
当前中国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因专注追求城市更新带来的经济效益,许多传统街巷被推倒重建,城市传统文脉受到极大冲击.文脉修复语境下的历史街区更新不应该只注重其外在形态和物质空间的保护,更多地应该注重文脉传承和修复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效应,强调基于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地域潜力的挖掘来催化整个街区的全面复兴和活力重塑.本文通过对芜湖古城的充分调研分析,结合文脉的显型和隐型要素在街巷中的体现,从街巷中的文
宁德市下白石半岛位于环三都澳区域的地理中心,作为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规划白马城区,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山海的重要作用.规划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出发点,将"不改造原来的山水格局、不干扰原有生态敏感区、不改变地表径流量分布、修复已破坏的生态系统、用地布局顺应山形水势"的规划理念贯彻始终,通过特色化的产业布局、交通引导、城镇组合、文化魅力等策略,致力于将下白石半岛打造成为海西经济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地方志是中国史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文献,也是人居史研究的基础材料.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科学史研究所(MPIWG)开发的"地方志数据库",除提供常规的全文和分类检索外,还集合了GIS空间分析和计算机语言分类标注两大特色功能.本文以"表南山为阙"这一传统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方法为例,使用该数据库开展研究,在3940本唐代至民国的地方志数据基础上,提炼"南山"这一概念的总体时空分布;分析"表南山为阙"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