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重组病毒模型寻找高致病H5N1流感病毒的肽抑制剂

来源 :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暨2012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c76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不同亚型流感病毒侵入环节的细胞水平重组病毒药理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筛选评价基于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构建的片段肽库,以寻找流感病毒侵入肽抑制剂。方法:将表达流感病毒外壳蛋白的质粒与表达HIV-1核心基因的质粒共转染至病毒生成细胞,生成由HA包装HIV核心的重组病毒颗粒。同时,以VSVG/HIV-1模型为特异性对照模型,以HA抗体作为阳性对照。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流感病毒血凝素片段肤库,应用上述模型对肤库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应用重组病毒模型对高致病H5N1流感病毒血凝素片段肽库进行筛选,找到两个肽分子GC25、GC26可以剂量依赖性抑制高致病H5N1流感重组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其IC50值均在10μM水平。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片段肤GC25, GC26可有效抑制高致病H5N1流感病毒的侵入。
其他文献
会议
本实验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增强啤酒酵母菌株的GsH合成能力。通过电转法转入啤酒酵母采用高浓度抗生素平板筛选,分别得到成功导入含YEplac181-ADH1-Kanr-GSHI质粒、含YEplac181-ADH1-Hygr-GSHII质粒和同时含有YEplac181-ADH1-Kanr-GSHI和YEplac181-ADH1-Hygr-GSHII质粒的3株转化子。通过SDS-PAGE和四氧嘧啶法分析比较
本论文研究了黑木耳的液态深层发酵条件及固态发酵技术,运用DEAE Sephadex A-50,Sephadex G-200对提取的菌质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红外光谱(IR)及核磁共振法(NMR),初步分析黑木耳菌质纯多糖的结构,并利用小鼠高脂血症模型研究黑木耳菌质多糖对体内血脂的调节作用。实验表明,黑木耳液态深层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优条件为:摇床转速160r/min,葡萄糖浓度为2%,装液量140m
本研究在自主完成的大丽轮枝菌高毒力菌株VDG1全基因组测序基础上,开展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组预测和分析,筛选与致病相关的靶标基因。经过研究表明,大丽轮枝菌基因组编码的分泌蛋白基因具有基因簇的特点,这些基因簇含有大量的潜在毒力因子,且与大丽轮枝菌侵染过程密切相关,是大丽轮枝菌重要的分泌型毒力靶标基因。同时,本研究从基因组层面上分析了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基因的组成和特性,为进一步筛选和鉴定大丽轮枝菌分泌型
为了探索适宜生产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的皮落青霉菌分生抱子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利用单因素实验对鼓皮培养基、小米孢子培养基、大米培养基、玉米碎屑培养基、麸皮稻壳混合培养基和玉米渣稻壳混合培养基等六种培养基进行筛选,并采用正交设计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皮落青霉分生孢子的产生有明显影响,皮落青霉在麸皮稻壳混合培养基的产孢量与其他五种培养基的产抱量差异显著(P<0.05)。通过调节麸皮与稻壳
噬菌体分型依据噬菌体与特定的沙门氏菌宿主之间的高度专一性,利用烈性噬菌体快速裂解沙门氏菌而形成直观清晰的噬菌斑的原理来进行,能够将同一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划分出不同的噬菌体型,该法为流行病学追踪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探讨流行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对基于生化特征的细菌数值鉴定法的建立与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对鉴定过程的两大部分进行了阐述,包括建立在概率基础上的5种可信度的计算、基于贝叶斯定理的5种可信度值表示方法以及基于概率矩阵计算可信度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矩阵数据类型进行生化试验的选择与基于进制转换理论将生化反应谱转换成数码谱的编码方法。
目的:为了解广州地区诺如病毒主要流行基因型的全长基因组特征,本研究克隆并分析了代表株GZ2010-L26的全基因组序列。方法:在对广州地区临床样本中诺如病毒污染状况调查的基础上,以检测获得的代表株GZ2010-L26为研究对象,通过BLAST同源序列为模板设计引物,并采用三段克隆法扩增并拼接得到了GZ2010-L26的全基因组序列,同时运用ClustalX、DNASTAR、MEGA等软件对其进行分
目的:研究分析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生化型和血清型,了解沙门氏菌在食品中的污染状况。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4-2010)对样品进行检测,利用API 20E对菌株进行鉴定分析,采用玻片凝集法测定沙门氏菌血清型。结果:从食品中分离的沙门氏菌主要血清型为德尔卑、、鼠伤寒、茨昂威、印地安纳、韦太夫雷登、斯坦利等。另外,还分离出4个属于中国罕见
目的:本实验旨在建立适合LM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扩增体系和程序。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L16(54)对影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ERIC-PCR反应体系的5个因素(Mg2+、dNTP、引物、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在4个浓度水平上进行试验,通过直观分析建立ERIC-PCR扩增的最佳反应体系。结果:最优的ERIC-PCR反应体系为:总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