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一痰”与高血压

来源 :2016年第二届全国心血管及中医痰证研讨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痰证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律失常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214909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主要临床表现均可用风、痰解释,无论病情如何发展,风、痰既为发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存在于各个阶段,常相兼为病,导致疾病缠绵难愈;风为百病之长,情志失调等导致体内阳气亢逆变动,化火生风,形成内风,风邪久积,凝聚成毒,是谓风毒;痰具流动不居,四处为害,饮食失调,年迈体虚等导致机体功能失调,津液停蓄蕴结,产生水湿、瘀血、痰浊等,经久难消,酿生成毒,是谓痰毒.脏腑失衡,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毒邪蕴久,化生风痰毒,上犯清窍或致使脑失所养是病变机理.探明"风、痰"与高血压发病机理,对早期预防和治疗,改善生活能力,最大程度的降低高血压及并发症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中医之"痰",是指先后天多种因素,导致人体脏腑气血失和,特别是脾胃气化失常,饮食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进而凝聚而成的具有广泛致病性的代谢产物.历代医家从五脏所属、病因病机、形色质地、痰结程度等不同视角认识"痰",赋予"痰"不同的名称,从而形成了有关"痰"的各种概念.痰,具有逐渐蓄积、流动不测、黏滞胶着、秽浊腐败、凝结积聚、致病怪异等特性."痰"在人体内生成和蓄积,会导致人体发生多种复杂而难治的病变.其
认识痰证临床表现的基本特征,是及时诊断和防治痰证的前提.本文仅就痰证的若干症状与体征特点进行概要的论述,以期为痰证的及时诊断与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痰证的预防,重在消除致痰因素,杜绝生痰之源;改善痰浊体质,减少发病机会;及时消除痰浊,以免痰多为患;早期诊治痰证,避免发展演变.中医痰证的治疗原则,一是重视改善气化,二是及时祛除痰浊.痰证的基本治法,有益气化痰、温阳化痰、解郁化痰、清热化痰、燥湿化痰、润
目前,丹溪学派诊治痰证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朱丹溪学术思想的概要整理或某些具体问题的探讨方面,未见对丹溪学派痰证理论与诊疗经验的系统疏理、总结与阐释.因此,本文以丹溪学派医家为对象,对其诊治痰证的理论与经验进行系统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学、医史学以及理论研究方法,厘清丹溪学派医家诊治痰证的学术传承脉络,总结与提炼朱丹溪及其8位弟子诊治痰证之特色,从理法方药等方面,比较全面而系统地总结其痰证诊治理论,
中医所称神志病,是以神志异常为突出表现的一类病证的统称,其中,癫证、狂证、痫证、痴呆,是最具代表性的神志病.隋唐以前,神志病从痰论治的内容,多散在于本草及方书之中.宋金元时期,朱丹溪首次提出痰可致癫、狂、痫,并提出"镇心神、开痰结"、"下痰宁志"等治疗法则;明清时期,诸多医家论述了神志病从痰火、痰湿、痰气、痰食、风痰、寒痰、因虚致痰等诊治的理法方药.神志病之痰证,是以神志异常症状为主,兼有痰证的表
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现代人饮食不节、偏嗜肥甘厚味、劳逸失常、思虑失度等生活特点导致"脾虚生痰"所致冠心病日渐增多.文章用系统论的原理讨论了"脾虚生痰…"从脾论治冠心病"等理论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规律,阐明"脾虚生痰"所致冠心病与系统论思想相通相契.
中医治疗痰证的方剂甚多,其中有许多古方流传至今仍为医家临证所常用.也有些治痰方剂,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颇多效验,但由于种种原因却己不为今人所熟悉.笔者基于初步疏理,将常用治痰方剂,大体分为益气化痰、温阳化痰、解郁化痰、清热化痰、温化寒痰、燥湿化痰、润燥化痰、祛风化痰、消积化痰、化痰散结、化痰开窍等类别,并选择其中部分方剂作如下概述.
本文所论"祛痰药物",是指在本草文献或现代中药学著作中,明确记载有化痰、消痰、豁痰、涤痰、坠痰、逐痰、下痰、开痰、散痰等功效的药物.中医认识和运用祛痰药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今中医药文献中有着内容十分丰富的记载.笔者基于初步疏理,将古今常用的祛痰药物,大体分为清热化痰、温化寒痰、燥湿化痰、润燥化痰、祛风化痰、理气化痰、消食化痰、化痰散结、化痰开窍等类别;并在其中选择部分药物,做如下概要的论述.
祛痰法,是基于《内经》"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治疗原则,针对体内痰浊留伏所变生诸证,通过内消化解与导痰外出的方法,祛除停留于脏腑、经络、肢节、皮肤、筋膜等身体各处之痰浊的中医治法.本文基于中医治疗大法,从祛痰途径与祛痰方式角度,将祛痰法的基本概念分为三类:其一为涌吐类祛痰法,其二为内消类祛痰法,其三为逐下类祛痰法.基于古今医家的学术思想和诊疗实践,本文提炼出以下辨证祛痰的基本法则:辨痰之
燥湿化痰法,是中医治疗痰证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概要疏理了燥湿化痰法的学术源流;论述了痰湿证的病因病机与证候表现、"燥湿化痰"的涵义;根据临床实际运用的情况,提出"燥湿化痰"的临床常用治法包括:补气燥湿化痰法、顺气燥湿化痰法、温阳燥湿化痰法、燥湿化痰通络法、燥湿化痰散结法、燥湿化痰逐瘀法等六种;筛选出二陈汤、六君子汤、指迷茯苓丸、温胆汤、启宫丸、导痰汤,作为燥湿化痰法的代表方剂.指出此六首方剂在燥湿
痰热互结证,是临床各科最为常见的痰证类型.清热化痰法,是结合运用清热法和化痰法,以治疗痰热互结证的治法.中医提出和运用清热化痰法,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实践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到理论认识的提出与深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与拓展,形成了清热化痰的多种具体治法,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如咳喘、癫狂、惊痫、心悸、胸痹、神昏、中风、子痫,及某些怪症、顽症等,凡确认痰热病机、诊为痰热证候,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