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山东段印支期二长花岗岩幔源岩浆内侵的产物

来源 :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tha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Fyfe等(Fyfe and Leonardos,1973)提出玄武质岩浆可在下地壳底部形成底侵及其后Bird等提出拆沉可导致软流圈上涌和地幔部分熔融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拆沉和底侵是壳幔相互作用和花岗岩浆生成的重要方式,也是陆壳生长的重要机制.底侵体带来的热量很好地解释了下地壳熔融产生花岗岩的机制.但是,迄今为止,文献中对内侵的概念尚无明确的定义,对存在内侵体的可能性及其对花岗岩浆生成所起的作用尚无实例研究.本文研究中天山东段印支期二长花岗岩:幔源岩浆内侵的产物。
其他文献
2006年4月9日20时开始新疆和田地区自西向东出现了沙尘暴、寒潮天气过程,本文从天气形势、单站要素、动力诊断等方面,对此次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导系统乌拉尔山高压
热带风暴"碧利斯"(0604)登陆后其低压环流较长时间地维持,造成湘东南历史罕见的特大致洪暴雨。本文利用AREM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此过程进行较成功的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设
2006年盛夏,巴蜀大地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极端气候事件──高温干旱,此次高温干旱是四川省1951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高温持续时间最长、危害最严重的特大气候灾害事件,其高温
中国东部最显著的宏观地质特征之一,是发育巨型中生代火山岩带,关于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则是长期有争议的问题.任纪舜等提出了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动力体系经历了由EW走向的
热带气旋"碧利斯"和"格美"在源地、路径和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但登陆后降水强度却有明显差异。通过对两个热带气旋登陆后环境场和物理量场的对比分析得出一些结论:热带气旋登
自从板块构造理论引入青藏高原构造研究领域,特提斯演化与冈瓦纳大陆和欧亚大陆的界线研究是地学界几十年持续的研究热点.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板块缝合带、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
花岗岩的分类历来受重视,迄今已报道过20多种花岗岩的分类方案,如I型、S型、A型、M型、H型,海西型、加里东型、安底斯型,碰撞型、火山弧型、洋中脊型、板内型,以及徐克勤教授
丰顶山岩体出露于九岭复式岩基的东南侧,江西万载、宜春两县交界,岩体的出露面积为147平方公里,平面形态呈椭圆形,侵入于中元古双桥山群中,黑云母K-Ar年龄为394Ma、411Ma.岩
本文通过2005年5个台风9种数值模式在各时段的预报结果误差统计分析,结合各次台风过程天气形势的分析,探讨数值预报模式对台风路径的预报能力及适应决策服务需求的可预报时间
华北克拉通北缘东经104°-127°E和北纬40°-42°N范围内分布有众多早中生代碱性岩体,其高精度同位素年龄均介于190-250 Ma之间,构成了一条延绵上千公里的近东西向的巨型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