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踢腹部致小肠切除法医学鉴定1例

来源 :中国法医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m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损伤程度》)第4.3.3条规定,既往伤/病为主要作用的,即损伤为次要或者轻微作用的,不宜进行损伤程度鉴定,只说明因果关系。被鉴定人简某与他人发生争执,被踢伤腹部,导致其腹内压力突然增高,内环处的小肠向外突出形成病囊,小肠随之由薄弱处突出并发嵌顿、绞窄致小肠切除,其解剖结构因素(腹壁强度减弱)是发生腹股沟斜疝的病理基础,损伤为诱发因素。鉴于此,根据《损伤程度》,本例不宜作出轻伤或重伤的鉴定意见,仅阐明伤病关系,供办案人员参考。
其他文献
肋骨骨折是常见的胸部损伤,其法医学认定主要依据能够反映损伤经过的案情材料、损伤后就诊病史记录、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肋骨骨折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包括X线摄片与多层螺旋CT(MSCT)扫描等,通常临床以X线片作为首选检查手段,因肋骨解剖形态特殊,在首次检查中漏、误诊时有发生,有文献报道其诊断准确率仅为80%左右.MSCT问世及图像重组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判定肋骨骨折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检查手段,其诊断准确
胸部损伤致肋骨骨折在法医学损伤程度鉴定中较常见,本文对235例肋骨骨折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肋骨骨折的特征,以供同行参考.
本案外伤性小肠破裂穿孔,术后病情好转,拔出留置管后出现休克、昏迷而碎死。死亡机制认为: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修补术后肠粘连,在拔管时因牵拉刺激内脏迷走神经,肺小动脉栓塞通过肺一心迷走神经反射,血管内膜刺激后迷走神经兴奋,并释放5-经色胺能神经递质,引发冠状动脉、肺动脉及支气管平滑肌严重痉挛加重缺氧和心肌供血不足致心肌梗死、心传导系统出血。主要死因:肺动脉栓塞、冠心病心肌梗死,直接死因:肺动脉栓塞、心传
法医临床鉴定实践中经常遇到伤病夹杂的情况,伤病关系分析也成为解决伤残程度、护理依赖等临床鉴定问题的重要抓手.本文结合工作遇到的实际鉴定案例,就脾脏病变外伤致残程度的伤病关系问题进行探讨.
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相关规定,小肠全层破裂,须手术治疗,依规定为重伤二级,但是对于原发损伤为小肠挫伤,小肠挫伤引起肠梗阻致小肠切除的情况,如何评定损伤程度,未做具体解释。王某腹部外伤后即出现持续腹痛,就诊时,血液检查见白细胞明显增高,腹部CT提示腹腔积液,小肠及结肠扩张积液,医院查体出现腹膜刺激征阳性,人院治疗后,临床症状未见缓解,遂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大量脓性积液,肠粘连及肠梗阻,且梗
肋骨骨折为临床胸部常见的损伤,法医学鉴定实践中多见.通常认为肋骨骨折诊断比较容易,但实际上,在伤者发生损伤后于不同时间段拍片,由于不同角度、不同影像学手段复查后,常会伴随肋骨骨折数量、部位等方面诊断的不同,继而导致当事人对鉴定的结论存在疑虑,往往要求重新鉴定.
本案邵某与人发生厮打,被人用拳头猛烈打击颈部及胸部,其胸部遭受过闭合性损伤,并导致其左肺挫伤及纵隔挫伤,具有引起气管或支气管破裂并致纵隔气肿的致伤基础;且纵隔气肿的发生在时间上与本次外伤吻合;其他因素引起纵隔气肿的证据不足。因此综合分析认为,邵某的本次胸部外伤可以导致纵且两气肿,且无须手术治疗,据此伤情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第5.6.3d)之规定,邵某的损伤程度构成轻伤一级。
该例是一起典型的监管场所发生的人员死亡案件,具有一般死亡案件的特征,也有特点:发生地方特殊,比较敏感。二是双方参与人员身份特殊。三是容易发生纠纷,甚至引发群体事件。死亡发生涉及损伤和疾病关系及其参与度,死因精确度要求较高。所以应审慎对待,科学鉴定。王XX系在肝硬化合并脾肿大的病理基础上遭受外力作用下致脾破裂、出血致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本文2例涉及肋骨骨折损伤程度鉴定,指在探讨骨折与骨挫伤的鉴别。因为肋骨骨折和肋骨挫伤的损伤程度鉴定结果差异很大,二者如何正确诊断和鉴别,直接影响审判的公正性,应当引起法医鉴定人的高度重视。鉴定时最好要求行CPR检查,根据骨折和骨痂生长的影像学特点,做出正确判断。法医鉴定时,骨皮质的断裂,骨折线的存在是诊断肋骨骨折的必备条件;如受伤当天检查没有发现骨折线,伤后2周左右发现骨痂生长,应多考虑为骨挫伤。
肋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据伤者外伤病史、胸痛等临床症状、胸廓挤压征阳性等临床体征、影像学检资料,其中影像学检查是肋骨骨折的主要认定依据。本案例中,陈某有明确的外伤病史、胸痛等临床症状、胸廓挤压征阳性等特异性体征,影像学资料示右侧第5,6,7前肋、左侧第6, 7, 8前肋骨质骨折,比较明确。本案例两次鉴定意见不一致的焦点是陈某右侧第8肋、左侧第5肋及左侧第9肋是否存在骨折。笔者认为陈某初次鉴定的意见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