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无论是从保护对象,还是从干预手段上来说,古迹遗址的保护干预都不是一般的技术性工程.这些修复对象传承着较高的文化价值,也不可再生.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文物所具有的重要内涵,兼容性是文物修复人员在平衡技术和文化价值时的操作准则.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兼容性不应仅局限于修复材料,而应囊括诸如社会文化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因素.尽管这些因素在实质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构成了一个促成最佳保护效果的概念性模型.这一模型视
【机 构】
:
葡萄牙里斯本土木工程国立实验室主地质学家
【出 处】
:
2008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区域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从保护对象,还是从干预手段上来说,古迹遗址的保护干预都不是一般的技术性工程.这些修复对象传承着较高的文化价值,也不可再生.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文物所具有的重要内涵,兼容性是文物修复人员在平衡技术和文化价值时的操作准则.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兼容性不应仅局限于修复材料,而应囊括诸如社会文化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因素.尽管这些因素在实质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构成了一个促成最佳保护效果的概念性模型.这一模型视兼容性为保护修复的前提,并将兼容性贯穿于最初的前期评估到保护修复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本文着重论述兼容性的理论背景及在保护干预实践中与之有关联的概念,诸如有效性、负作用和可逆性.本文也述及在一项欧盟研究课题(地中海地区古迹遗址中石质文物保护与修复档案系统以及高兼容性技术项目)中发展起来的具体方法,它可以将兼容性理念转化成保护实践中切实可行的操作步骤.最后逐条阐释在保护干预中应该遵循的规范化程序,突出兼容问题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修复效果.
其他文献
交河故城崖体具有普通土质边坡地质工程的属性,同时兼有遗址体的文物属性.其加固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加固后的效果评价均具有特殊性.通过对崖体26-D区工程地质详查、四个监测断面水平位移的监测,分析了加固后崖体的变形规律;通过加固前后的变形特征对比,进行了崖体的稳定性和加固效果的评价.现场监测数据表明,加固后的崖体逐步调整自身的应力,变形量逐渐减小,变形的幅度逐渐减小,崖体趋于稳定,加固效果良好.
莫高窟有部分洞窟内部空间建造采用了人字批顶形式.人字批项结构的开凿丰富了石窟内部的空间结构,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佛教石窟建造形式上的融合,其独特的“设计”方式及其所蕴藏的岩石力学信息,闪烁着我国古人在地下工程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智慧光芒,而且充满待解的疑团.笔者选取了莫高窟典型的人字批顶结构的254号石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的石窟计算模型,考虑了竖向地震荷载作用,通过输入不同地震加速度时程,计
交河故城垛泥墙体裂隙是一种典型的土遗址病害,裂隙的保护加固是土遗址保护加固的主要研究内容,土遗址的加固需要解决材料和施工工艺两方面问题,根据室内研究成果和现场初步试验,采用PS-C加固裂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施工工艺的研究,解决了土遗址裂隙注浆加固的一些关键技术,提出了PS-C注浆的基本施工工艺.为今后土遗址裂隙加固提供借鉴作用.
受南京市文物局委托,遵照《南京市“江东门遗骸遗址”异地保护工程设计文件》和《南京市“江东门遗骸遗址”异地保护工程合同》,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和江苏宜兴太湖防渗堵漏有限公司于2006年5月28日~6月23日,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二期工程工地的“江东门遗骸遗址”实施了搬迁保护.本文首先介绍了勘查成果,然后介绍了搬迁保护工程技术及做法。
本文简要论述了古崖居遗址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分析了病害的特点和原因,介绍了3个病害点的处治措施.根据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以往石窟危岩体加固的经验,谈论了本次危岩体加固的体会.
壁画,通常画在地仗上(一种次要的非结构性支撑体)上,位于结构和环境的临界处.并且它们与结构是分不开的,因此也容易产生大范围的损害和退化.因为这些壁画依赖于结构物,因此结构破坏就会对它们的保存最大的威胁.虽然一般情况下支撑结构可以抵抗这种危险一有时这些结构是经过特殊设计以抵御危险的—但绘画层是直接的和空气接触的,更容易受到损害.结构问题,通常是我们判断是否需要干预的主要原因,并且我们通常所采取紧急积
三杨庄汉代遗址位于河南省内黄县,于2003年6月发现.该遗址是一处因黄河泛滥而被整体淹没的汉代聚落,它完整地保存了汉代农家生产、生活的场景.其中有大面积农田实物,意义重大.专家认为:不仅要保护好建筑遗址,更要保护好已发现的汉代农田,这个更重要.对采自三杨庄汉代遗址土样进行了成分、结构分析,以对土质取得科学的了解,同时对土体加固机理做进一步的探索.在保护材料的选用上,根据该项保护的特点(包括土质本身
六榕花塔是广东省的重点保护文物,距今已有1450多年历史.受自然和人为的影响,花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塔体倾斜、塔身多处出现裂缝、部分砌体结构松散等病害.为了保护六榕古塔,对塔体进行加固维修刻不容缓.本文介绍了在六榕塔加固维修工程中采用的碳纤维加固、化学灌浆、防腐、防水等现代建筑加固新技术、新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对古建筑的修缮加固是行之有效的,完全可以做到“修旧如旧”.
本文应用地质、水文地质等方法研究了影响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石雕保存的水和盐的来源问题,采用化学方法全面分析了云冈石窟二窟泉水、洞窟渗水、石窟区大气降水(雨水及雪水)的水化学特征;分析了云冈石窟各层岩石样品以及其中盐类的化学组份和物质成分及含量.论文讨论了云冈石窟石雕快速风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水岩化学效应,其中包括: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碎屑长石的水解、盐类矿物的结晶和氧化铁及氢氧化铁矿物形成和
敦煌莫高窟最早的洞窟营建于4世纪后半叶,一直到14世纪后半叶,持续不断约1000年.但,最早的洞窟早已不存在,直至大概60年前多数洞窟的前部崩塌,洞窟内的佛像、壁画暴露在外,崩塌下来的砂土厚厚地堆积在石窟前等,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铭刻着1500年的历史.莫高窟现存壁画和塑像的洞窟有492个,由于其艺术价值和数量,1987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目前状况已完全不同于历史上当初的样子.本文详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