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安全--个人求生》课程的综合恐惧症及其克服--兼谈航海恐惧症的克服

来源 :中国航海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vehe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集美大学《基本安全——个人求生》实操课程中,除了恐高症之外,还有一些引起恐惧症的因素,它们共同构成了"海上求生高台跳水综合恐惧症",进而影响了学员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对航海从业人员进行一定的心理测试还是有必要的.而要有效地克服恐惧症,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包括提高航运企业、船舶或者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员良好的人格与心理素质;课程的安排以及理论内容的讲解,实操课的有效控制与激励都能帮助患者克服恐惧症;最后,还应该引导恐惧症学员进行有效的医学治疗.
其他文献
亚洲是一块古老的文明大陆,近代以来,古老的亚洲文明经历了欧洲文明的冲击,并选择了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路径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政治文明角度谈谈亚洲不同文化体系,对于现代国家结构模式的选择.对于多民族共生的亚洲大陆而言,西方式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族国家模式,成为很多地区战争与动乱的根源.因此需要反省这种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渊源及其适用性问题,从而探讨亚洲国家现代国家模式选
2006年主编出版了一部《文明对话丛书》.其中韩国己故著名教授李正浩博士的《韩文的创制与易学》就是一部关于亚洲文明对话的代表著作.这部著作的主旨是讲韩字创造的学术依据是中国的儒学.本论文将这部著作的概要陈述如下.孔子是中国儒学的创立者.儒学的载体是汉字,作为儒学载体的汉字在古朝鲜时代就已传入了朝鲜半岛.古代韩民族只有语言但无文字,所以汉字的传入,在韩民族文化史中具有划时代的贡献.这种贡献表现在两个
在东北亚地区形成的古代文化中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文化要素,即汉字、儒家思想.中韩两国最被熟知的『仁』思想观点影响最多的是伦理和礼仪.传世文献《论语》一书中『仁』出现多达108次多,出土文献也出现频率很高,可见它的重要性.两国有了『仁』字以后产生了多方面的含义及其丰富的范畴,孔子以后『仁』字成为人的最高的美德而准则.其涵义什么时候出现,在商代和西周时期已否出生,还要推敲的问题.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思想家那
以晦庵朱熹(1130-1200)所集大成之宋代理学,北传元朝,那时候,高丽朝,比较积极之引进理学,但是由于高丽的环境,即宗教(佛教)以及,政治,社会,不足吸引,理学,因此之故,理学,约一世纪,几乎没有盛大的发展,到朝鲜朝(1392-1910),新王朝,朝鲜,才(才)是取理学为国家统治理念,理学就开始趋向发展,不但在理论方面,而且实际的适用上,从这时候开始,发展起来,在此理论方面,达到顶峰.那就是,
王阳明集儒家心学之大成,融通儒释道思想,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他的"心即理"、"心外无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学说,在中国和日本、韩国三国的哲学思想史上都有重要影响,并且形成了中日韩三国的阳明学派.到近代社会,阳明心学在东亚三国更加令人瞩目.日本佐藤一斋、吉田松阴等大力弘扬阳明学,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先导.中国康有为、梁启超等先进人物变法维新,亦借鉴日本明治维新,十分看重阳明学的思想
当代儒学的复兴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是一个历史、文化与哲学思想传统自然发展的趋向,显示了时代与社会的变迁,也显示了人在经验与知见上诠释的差异,并非不可取,实为文化活力的征象.问题乃在是否仍然保持而且发展了儒学的核心价值,是否能够推广核心价值的影响与大用.若从客观的时代与社会变迁来说,这些变迁是否仍然能够带动人的心性内涵的认知以及其创造性的发展与人的整体价值的自觉与追求.事实上,可以提出以下几个应
如今,对于全球化尽管是毁誉褒贬越来越多,但不管是什么人皆不能忽视这一问题.全球化所引发的一系列讨论,有可能阐发出不同于以往研究对象与方法的新的研究.这篇论文,我将从历史研究的视角,采取现代与历史的循环往复的方法,来论述这一新的研究的可能性.必须尝试站在“地域研究”,这样的“空间”,视角对历史研究重新加以定位。也就是说,要使历史研究从过去的以“时间”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方法转向以“空间”为主要对象,从本
从今天的文明版图来看,马来文明和藏传文明分数不同宗教世界的文明,彼此间恐未有何交集可言.然而,远在一千年前马来文明还是佛教文明世界的一份子时,它曾经对境外产生过非同小可的影响,包括后弘期藏传佛教的"大乘道总体次第及菩提心",连宗喀巴(1357-1419)亦不讳言"是由依(室利佛逝)彼始得发起",可见一斑.本文旨在探讨藏传佛教文明对今日已"全民皆回"的马来—伊斯兰文明的文明史意义,以为(一)可以复原
当历史的车轮运行到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着两个共同的主题,一个是世界格局,另一个是文明走向.愚见以为,就世界格局而言,经过一个漫长的世界秩序重建过程,人类最终将进入一个天下一体、和而不同的新时代.就文明走向而言,以精神创造为特质的新轴心文明将为不同种族的人们构建新的精神家园,而彰显人文信仰的中华文明将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中国有五千多年没有中断的文明史,孕育出许多具有深刻内涵的理念,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对其中民本、和谐、会通理念进行考察和论述,足以彰显中华文明与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的必要性."民本"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思想史,在中华文明史上产生了正面的积极作用.思想文化的融会贯通,对本土各民族文化以及域外文化都有重要价值.中国思想文化史就是文明会通的历史.中华文明的特色体现在以下方面:中华文明是人文丈明与政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