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及结局分析

来源 :中国医师协会第一次全国儿童重症医师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e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儿童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结局.方法 回顾性病历调查法,总结分析2010年11月至2014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疗的50例出血性脑卒中(H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0例患儿,男32例,女18例,年龄1个月-13岁,平均2.1岁.HS最常表现为弥散神经功能受损(84.0%),其中意识障碍(58.0%)、恶心/呕吐(44.0%)、头痛(28.0%).HS常见危险因素为维生素K缺乏(44.0%),脑血管畸形(16.0%)、血液系统疾病(12.0%).HS死亡率为37.5%,致残率64.0%,其中认知障碍较常见.结论 儿童出血性卒中所占比例较高,临床上常表现为弥漫性神经功能损伤,患儿年龄愈小,临床表现越不典型.维生素K缺乏为最常见危险因素.出血体积与预后相关.儿童HS生存率和神经功能结局较成人稍好,但可出现学习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关于儿童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近两年来西安市儿童医院急诊患儿死亡疾病谱的变化并提出降低急诊患儿死亡率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3和2014两年急诊死亡病例共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年
会议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与磷酸肌酸钠注射液联合静脉注射在新生儿可能存在的配伍禁忌以及解决的方法。方法 分别采取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选取75例同时输注过两
  目的 了解住院死亡儿童的疾病特点,以提高对儿童危重症的识别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4年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死亡儿童临床资料.结果 451
会议
  目的 总结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的病例,探索其临床病变因素,提高产儿科医生对围产期缺氧、窒息危害性的认识,从根本上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伤
会议
  目的 研究探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对本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住院治疗的24例的BICE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并进行2年以上随访.结果 24例
会议
危重患儿的镇静监测必须个体化并具有连续性。脑电图衍生而来的工具如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近些年来用于镇静监测最广泛的客观工具之一,使得镇静的持续监测变为可能。研究显示,BIS与主观评估工具即不同的临床镇静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存在变异性,用于区分镇静不足和适度镇静的BIS值在70左右,与其他的客观评估工具相比在镇静方面亦显示其有独特的优势。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临床医师对BIS的正确解读。BIS在成人中
会议
  目的 通过检测和分析ABCA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基因型及单倍体型分布频率,探讨ABCA3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局部地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发病的关系.方法 以
会议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蛋白A2 (SP-A2)单体型在中国局部地区人群的分布及其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群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RDS早产儿50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