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地下流体反思与相关科学问题讨论

来源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汶川地震前对地下流体异常的认识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个个阶段:1、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青藏块体东北缘深井和温泉流体测点长期观测资料保持群体下降趋势;2、2003年开始,南北地震带深井和温泉流体测点长期观测资料在趋势下降背景下出现群体转折变化,分析认为:“2007-2009年中国大陆有发生7级乃至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中国大陆西部将是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3、2007年大部分异常结束,异常频次减少,认为2008年“中国大陆西部的青藏块体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具有发生6-7级强震的背景,汶川交界地区和滇东地区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较大”。汶川地震前,对西部地区地震强度的判定出现了明显偏低的问题。根据以上在汶川地震前对震情分析的结果,基于目前的科学认识水平,就地下流体异常识别和震情判定过程中出现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几方面的反思和讨论。
其他文献
河北省国土资源移动执法平台基于SuperMap GIS开发,主要实现应用GIS、GPS以及RS技术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监管监控。该平台包括移动执法监察系统、执法监察数据中心管理系统两大
城市建设用地趋势预测是土地利用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指数模型、logistic 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和线性回归等数据分析模型是进行城市建设用地趋势预测的常用模型。采用上述数据
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构造演化分属两大不同的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即前第三纪基底演化和新生代非典型被动大陆边缘形成阶段。该深水区新生代构造是在南海经过两次不同方
非洲大陆经历了稳定坳陷-挤压-拉张的应力环境演化,分别形成了80个五类不同性质和演化规律的盆地,包括克拉通坳陷盆地、前陆盆地、褶皱带山间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裂谷盆地
中区块位于滨里海盆地东缘隆起带东坡,发育台地相碳酸盐岩。前期经过多家公司勘探,均未获得发现。勘探难点主要在于,一是巨厚盐丘造成时间剖面上下覆地层上拉,构造识别与落实难度
当前国际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安全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煤层气勘探开发聚焦了世界的目光。主要大国处于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考虑,加大对煤层气的投入。世界煤层气储量为256.3
PK项目位于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拥有该盆地大部分油田和勘探区块。南图尔盖盆地属哈萨克板块南缘中生代走滑被动裂谷系,由四坳三隆组成。勘探始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为储量
我国“连续型”油气藏要分层次勘探开发:现实领域有鄂尔多斯低-特低孔渗砂岩油气、松辽盆地低孔渗油、塔里木台盆区碳酸盐岩缝洞油气、四川须家河组低-特孔渗砂岩气、柴达木
本文搜集和整理了中国地震局四川数字地震台网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流动数字地震台网2001年1月1日-2008年9月30日产出的震相观测报告,采用的方法为多台和达法和多地震联
2004--2008年期间,新疆乌苏、沙湾、呼图壁三地区的地下流体资料相继出现了显著的异常现象,异常出现后,作者做了大量野外和室内并行的调查、分析及实验工作;中国地震局的数位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