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间隙矩形通道传热强化判定准则研究

来源 :2006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ujia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窄间隙矩形通道的流道结构特点,参考圆管环状流临界热流密度(CHF)预测解析模型,得到了可以预测通道间隙不小于0.5mm的窄间隙矩形通道内发生沸腾两相流环状流时的CHF解析模型.根据汽液两相介质的特点,重新推导了在沸腾两相流系统中发生CHF时的传热强化判定准则,通过分析计算表明这个判定准则是合理的.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CCD结合显微镜观察和记录加热条件下含湿多孔介质孔隙中水分演化过程,发现水分受热蒸发、扩散和遇冷凝结过程中同样条件下的不同液滴存在正逆向相变共存现象-两紧邻液滴界面处存在着方向相反的相变过程.通过热力学原理分析认为,这是由于液滴曲率半径不同导致不同液滴与周围气相间化学势大小关系随加热过程不断变化而引起的。
本文研究了松散堆积沙中水分形态以及边壁对水的特性和多孔介质中水分分布的影响.利用CCD结合显微镜观察和记录了液膜在沙粒表面的形成及铺展,以及颗粒间液桥形成演化过程.实验观察表明水分首先在颗粒表面局部形成液膜,然后逐渐铺展覆盖整个表面.铺展过程中,液膜前沿存在前驱膜,为前驱膜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还利用微CT对饱和堆积沙中水分进行了扫描,并用CTAnalyser软件对水分进行了三维重构.分析表明边
本文通过对应用于航天器的PCB(PrintedCircuitBoard)电路板进行热分布分析,借助Ideas/TMG软件对PCB进行建模,研究了辐射在PCB散热中的角色、散热铜板层数优化以及表面辐射率(也称黑度)对散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热传导(即增加铜板厚度)可防止PCB局部温度过高;辐射的作用在高温时明显,而低温时较弱;表面发射率对散热的影响也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本文采用有限容积法对辐射开缝翅片表面在不同间距下的换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流量和流速下,努塞尔数和阻力系数随着翅片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努塞尔数减小的幅度小于阻力系数减小的幅度.在两种情况下,耗散角和功效比的变化趋势均相同.在相同流量下,按相同泵功的条件,翅片性能随翅片间距的增大而减弱,而相同压降的条件下,翅片性能随间距的增大稍微变好,在相同流速下,按相同泵功和相同压降条件下性能
本文对水平布置的不锈钢微槽道内水的流动沸腾进行了换热特性实验研究.实验段分别是矩形截面宽0.4mm、深0.4mm的微槽甲和矩形截面宽0.4mm、深0.2mm的微槽乙,实验中进口温度分别为30℃、45℃、60℃,微槽甲质量流速范围为62.5kg/(m2·s)~187.5kg(m2·s),热流密度为56.3kW/m2~474.5kW/m2;微槽乙质量流速范围为104.2kg/(m2·s)~375kg/
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自然通风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措施.随着CFD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数值模拟就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关于室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分布,从而指导和改进设计以提高室内环境舒适性和降低能耗.本文以上海地区某生态建筑楼为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际测试,并以测试结果为边界条件,应用RNGk-ε湍流模型和零方程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能够很好地预测室内热环境,同时发现对于建筑物室内
同心复合套管式回热器是微型燃气轮机的重要部件-紧凑式回热器的一种类型.本文采用Fluent对有交错肋的同心套管中的对流与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本文所给边界条件下,肋的一些参数,比如冷、热流体通道内的肋之间的夹角,肋片的导热系数和管长会对Nu数产生影响,但夹角的变化对摩擦系数几乎没影响.
本文提出,在对所考虑的变量经过适当变换后,管内变密度流体流动和换热也存在所谓的充分发展的概念,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管内变密度流体流动和换热存在充分发展的数值特征.
分形锯齿翅片是一种由连续排列的圆角矩形波纹段组成,其相邻波纹段的偏移量按照分形自相似规律随着阶数的提高而逐步减小的板翅式换热器的新型翅片.在对分形锯齿翅片强化吸收过程传热传质机理的分析基础上,基于膜反转原理建立了在板翅式换热器的锯齿翅片上降膜吸收过程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给出了液膜内流场、温度场、质量分数分布等的计算结果,讨论了溴化锂降膜吸收传热和传质过程中反转次数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考虑地下空调工程间歇运行时空气湿度对房间热负荷,室内环境质量及建筑能耗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房间热湿耦合状况进行动态分析.在壁面动态吸放湿试验简化模型基础上,提出求解焓形式的能量方程,同时增加水蒸气百分比含量的输运方程与其他守恒方程同时求解方法.最后将考虑湿度影响及只考虑显热两种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前者的室温计算结果较后者约低0.6~1.5℃,壁面平均耦合传热要多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