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控制系统信息化监控设计与实现

来源 :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6年年会暨2016年全国第二十一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DCS(分散控制系统)设计了余热锅炉控制系统的底层控制策略和上层监控画面,详细阐述了过程运行的工艺流程和该控制策略的设计思想.现场调试和运行实践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策略有效,余热锅炉安全运行稳定,各主要参数调节性能满意.本余热锅炉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际应用,可为同类型余热锅炉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作为重要参考,实现了余热锅炉监控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很容易推广到节能减排其他行业中.目前,该余热锅炉监控系统已投入正常运行,系统投运正常,监视参数完整准确,手自动控制功能完善准确,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好的自动控制水平,实现了机组运行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该余热锅炉监控系统的设计与成功投运,为同类余热锅炉运行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对其他行业节能减排监控系统的信息化设计与实现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东华科技在水处理领域,煤化工污水零排放的意义,提出煤化工水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列举了东华科技煤化工污水处理领域近几年工程业绩,最后对国内典型煤化工水系统"零排放"项目进行了研究。
本文以γ-Al2O3为载体,Cu为活性负载组分,调整不同的催化剂制备工艺使用浸渍和沉淀法制备了Cu-Al催化材料.采用XRD,XPS,BET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使用550℃活化的γ-Al2O3载体,在质量浓度为5%的硝酸铜溶液中浸渍,经450℃烧结后的催化剂具有晶粒尺寸小,比表面积高的特点.所制催化材料被应用于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CWPO)处理废水苯酚废水实验中,该催化材料与1.5g
为改善窄带钢打捆工艺落后的生产现状,成功研发了国内外第1套采用厚带打捆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轧带钢多卷自动打捆机.其设备主体包括定位梁、压紧梁、轨道装配、送卷台车、储带装置及自动焊接装置等.经过科研攻关,该设备已在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轧钢厂完成现场验收,打捆质量和效率等均达到了工艺考核指标,对于改善窄带钢打捆工艺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带钢的宽度控制主要在粗轧机组实现,本文从宽度变化的因素分析开始,介绍了宽度控制的预设定和动态调整技术,并以某粗轧机组轧制力反馈宽度控制为例详述其实现过程,总结出各个参数对系统的影响,为工程实际参数调整奠定了基础.本文在研究某粗轧机组Ll PLC程序的基础上,介绍了宽度控制中所使用的预设定和动态调整的技术,并以轧制力反馈宽度控制为例,详细描述了其控制过程,对系统参数进行了分析。可见,轧制力反馈宽度控
上海梅山梅钢股份有限公司的画面服务器24h连续参与热轧生产控制.由于该设备在线使用10年以上,老化、劣化严重,无法满足生产需求,需要进行升级改造.本文详细介绍了画面服务器升级改造步骤以及改造后的效果.改造后服务器整体性能提高至原来的2~3倍,更加稳定、运行可靠.
分析轧辊偏心的信号特点,针对轧辊偏心信号的成因,通过精确的数学模型推导,建立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偏心补偿控制策略.通过实验室仿真对随机噪声及模拟实际轧制过程中的扰动信号的抑制作用验证通过傅里叶变换进行偏心补偿的合理性和可靠性,通过工程应用证实了快速傅里叶变换偏心补偿功能的有效性并使轧辊偏心造成的厚度周期性波动得到有效改善.
文章介绍了针对河北钢铁集团唐钢中厚板公司大型型钢生产线设计的对型钢打捆称重收集区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用SIMATIC S7系列的PLC设计程序进行编程,采用SIMATIC WINCC软件设计了HMI操作画面.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性能指标满足工艺要求和生产的需要,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研究某新建高炉炉顶布料的全流程,总结出布料控制方法,分析布料各环节控制原理,指出可能出现的误差.结合生产实际,提出首先确保料罐的称重稳定且精度高,然后再通过炉内检测数据总结料面形状,以便进一步修正参数,才能更好地保证布料环节稳定运行,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
通过对SA210A1材质的水冷壁大面积裂纹的形貌特征、裂纹区域金属性能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水冷壁向火侧发生大面积裂纹的原因主要是在运行吹灰过程中,管壁壁温变化加大产生交变热应力,外加烟气中存有一定量的硫和硫化物等腐蚀介质易与管壁金属发生腐蚀反应.在轴向交变应力和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下,金属的疲劳强度降低,最终导致水冷壁管产生横向裂纹.
采用宏观、金相、化学成分分析及力学性能等试验方法,对某电厂水冷壁管泄漏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管子与鳍片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规范较大,导致在焊接后产生较大的残余拉应力,在焊缝热影响区薄弱区域产生了原始裂纹.机组运行过程中,在焊接残余拉应力、热应力及管排振动等综合作用下,裂纹由外壁向内部疲劳开裂直至最终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