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灿东教授“中医整体健康状态动态辨识”理论及临床应用举隅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15362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整体健康状态动态辨识"的理论及方法,对于中医诊断的临床、科研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整体健康状态动态辨识体系,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提出状态是健康认知的核心,整体状态的动态辨识是把握健康的关键,是推动医学模式转变的重要基础.本文介绍了"中医整体健康状态动态辨识"的理论、方法体系及实践意义,并初步探讨了其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李教授指出:由于人体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阶段的状态表征参数可能表现不同,因而反映人体内在本质、整体反应性的状态要素,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可从状态要素的程度轻重、主次、出现或消退中体现。即从演变中反映趋势,如:未病态可以向欲病态转变,已病态通过治疗,可以向欲病态转变、也可以向未病态转变。对状态的辨识是把握健康与疾病的关键。状态的偏颇是疾病发生的内因,是决定疾病发展过程与证候类型演变的重要因素;同时又是决定病性、病位、病程阶段和病变趋势的重要因素,决定证得转归和疾病的预后。由于对单一的生理或病理状态的判断难以体现中医整体医学的本质特征,也忽略了个体差异性。而整体健康状态动态辨识通过对人外在的表征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辨识人体所处于的状态,包括未病态、欲病态和已病态。通过健康状态辨识,可以判断每个人所处的不同状态,从而通过物理或者药物治疗,使欲病态转变为未病态,或已病态通过治疗,转变为欲病态、未病态。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内经》以来,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它是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医药预防保健的特色优势所在。中医学与亚健康学的相互融合渗透形成了中医亚健康学的新学科,是中医学发展的新方向。中医“治未病”,旨在发挥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己病早治防止传变的作用。不论是中医的“治未病”理论,还是现代医学的“亚健康”干预理念,都是积极主动的预防医学观,也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推广应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需求不断提高.以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指导,在中国建立预防为主的现代健康管理体系得到广泛认同.本文认为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健康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健康管理体系,探索新的中医体质预防保健模式,必将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保健预防的需求,用最少的医疗费用实现最优的健康管理效果.
中医健康管理如今才刚刚起步,中医学在"治未病"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也有着不足,在健康管理中如何运用自己的优势,如何改进不足,让中医健康管理能够快速的发展起来,从而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就中医健康管理的优势与不足谈谈自己的认识.提出中医健康管理理论充实,成本低,兼容性好,文化底蕴好。认为健康管理理念来源于西医学导致人们中医健康管理认识不足;人们对中医学本身了解不多,甚至误区
本文通过介绍中医如何看健康和对中医健康管理的认识,认为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中医"治未病"可以贯穿健康管理的全过程,中医体质辨识是实践"治未病"的方法,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更表现在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手段上.面对中医健康管理如何大力发展,仍须努力研究.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需求不断提高.以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指导,在中国建立预防为主的现代健康管理体系得到广泛认同.本文认为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健康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健康管理体系,探索新的中医体质预防保健模式,将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保健预防的需求,实现用最少的医疗费用达到最优的健康管理效果.
从躯体症状、心理症状、社会症状三方面测评入手,制订针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调查问卷,建立切实可行、科学规范的评估模式及相关操作规范标准,确定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状况,分析其危险因素主要源于:社会对高校教师期望高、学校行政管理制度过于专制、以及教师未能重视自身心理素质培养,并提出从社会、学校、教师个人三个方面来加强对于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健康管理.
中医学中虽无健康管理一词,但"治未病"、体质学说及养生学说都体现着现代健康管理的思想.中医健康管理是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将中医理论融入现代的健康管理理念之中,将现代中医诊断技术应用于健康评估之中,必使中医健康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对山东省泰安市干部健康管理工作的经验做法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总结,认为该市在干部健康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主要突出了八个方面:一是加强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的认识水平和主动参与意识;二是加强领导,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干部健康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加强体检,把握好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五是加强科研,带动健康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六是强化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的预防保健意识和能力;七是强化载体,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