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焦虑、抑郁程度青少年的情绪调节内隐态度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作为自动情绪调节的切入点,以学校发展性焦虑、抑郁青少年和临床上焦虑、抑郁型情绪障碍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试图考察焦虑、抑郁情绪问题的出现与个体情绪调节内隐态度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高焦虑、高抑郁个体均对情绪控制持消极态度,且焦虑、抑郁程度越高,越倾向于对情绪控制持消极态度;随着焦虑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体对消极情绪刺激习惯使用的忽视策略则越少,习惯使用重视和抑制策略则越多;随着抑郁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体对消极情绪刺激习惯使用的抑制策略越多;还发现个体对情绪控制持积极内隐态度,其对消极情绪习惯使用的认知忽视策略越多且认知重视策略越少。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民众人际情绪智力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效应.采用人际情绪智力量表、主观情感幸福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509名成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民众人际情绪智力能够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β=0.28,p<.001),正向预测积极情感(β=0.33,p<0.001),负向预测消极情感(β=-0.15,p<0.05).此外,民众人际情绪智力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效应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部分中介.
自我决定是研究人们的行为由自我所决定的程度.为了研究自我决定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安宁感之间是否起着中介作用,本研究自行修订了自我决定量表、儿童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CASSS)及Ryff心理安宁感量表(SPWB),并采用这些问卷对天津市16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用SPSS11.5对获取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用AMOS17.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自我决定的性别主效应
本研究以北京市公立学校、获批准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和未获批准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中的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466名流动儿童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不同学校类型中流动儿童的社会排斥知觉状况及其与个体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公办校流动儿童知觉到的社会关系排斥显著低于批准民办校和未批准民办校的流动儿童,后两者没有显著差异。(2)三类学校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父母教养投入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学业成就有重要影响,研究考察了父母教养投入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学业成就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父母教育期望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养投入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研究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调查中心的787份学龄儿童(男生413,女生374)数据检验了上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