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径流量减小及湾内水体富营养化对黄河口有机碳来源和分布的影响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4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大河河口沉积有机质的分布和来源对于全球碳循环过程的认识非常重要.在近30年来河流径流量减小、河口赤潮频繁勃发的背景下,为了研究黄河口有机碳的分布与来源特征,本文对采集自莱州湾的20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子地球化学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对选取的46个样品的萜类化合物以及正构烷烃进行了有机质来源分析,鉴别出了沉积有机质的三个来源:成熟构型的萜类化合物主要来自流域岩石古老有机质的剥蚀搬运;长链正构烷烃主要来自于流域土壤有机质的输入,可以代表陆源有机质的输入;短链正构烷烃则来源相对复杂,可能来源于原地的藻类、细菌或微生物的输入。
其他文献
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发育时代老、经历的构造改造期次多、热演化差异大,油气藏形成后经过多期改造、调整和次生变化.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普遍存在固体沥青,当热演化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裂解成气,对天然气气藏的形成有重要贡献.同时,在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普遍富含膏盐岩,具备丰富的硫源,油气藏形成后普遍经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的次生改造.国内外研究表明,全球碳酸盐岩储层中的高浓度硫化氢主要由TSR形成.TSR作用会改
祁连山冻土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4200m,分为北祁连构造带、中祁连陆块和南祁连构造带3大构造单元.自震旦纪以来,祁连山先后经历了大陆裂谷、洋底扩张、沟弧盆体系、造山等演化阶段而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局.JN井位于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附近,大地构造上处于加里东构造运动期(513~386Ma)形成的中祁连陆块西段,邻近南祁连构造带,属南祁连盆地的木里坳陷.为了研究JN井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本文对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系指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以东的地区.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碳酸盐岩的生烃潜力有很大争议.由于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热演化程度高,残余有机碳含量较低,有人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较低,是其不能成为中部气田气源的主要依据.但也有许多证据表明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具有生气潜力.如奥陶系储层中存在沥青,而且含沥青层厚度可达数米至数十米;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是一
歧口凹陷古近系深层是近年来大港油田的主力勘探目标.本文在对深部沙河街组储层样品流体包裹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盆地模拟技术,确定了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演化历史.在对不同类型包裹体分析基础上,测试了与之相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再结合单井盆地模拟技术,恢复了本区具有四期油气充注的过程.
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普遍存在可溶有机质,当它的有机质含量较高且热演化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裂解成气,对天然气气藏的形成有重要贡献,同时,在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普遍富含膏盐岩,可以为H2S的形成提供丰富的硫源和催化条件.可溶有机质和富膏流体相遇时会发生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TSR),该过程形成大量的H2S和CO2,会对天然气气藏中烃类气体的形成
桑托斯盆地位于大西洋西岸巴西东南海上,盆地面积为20×104km2,水深最深超过4000m.盐下Jupiter油气田距离海岸290km,水深为2060~2600m,Jupiter油气田流体分析表明气顶和油环中CO2含量、气油比及原油API密度存在明显差异.气顶流体CO2含量的分布范围为76%~78%,气油比分布范围为2750~4260m3/m3,原油API密度为32o~36oAPI;而油环流体CO
在泥岩样品热解分析和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的基础上,对南堡凹陷烃源岩特征、原油类型以及油气成藏进行研究,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南堡凹陷3套烃源岩具有不同的生物标志物组合,沉积环境和有机质贡献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沙三段烃源岩具有高伽马蜡烷指数(>0.09),高ETR ([C28+C29]/ [C28+C29+Ts]) (>0.4),低 C27 重排甾烷/甾烷 (<1.0)和低 C27/C29甾烷 (
柴西南盆地(柴达木盆地西南部)为高原内陆咸化湖盆,新生代以来随气候变化和淡水周期性注入,发育路乐河组、下干柴沟组下段至下干柴沟组上段、上干柴沟组至下油砂山组-上油砂山组三个大的淡水-微咸水-咸水-盐湖水咸化序列,一个咸化序列构成一个生储盖组合完整的含油气系统,其中,优质烃源岩沉积于微咸水环境,而与膏盐岩沉积区关系不大(图1)。
五峰组-龙马溪组是现阶段四川盆地最现实,最具潜力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层系,自2010年威201井在五峰组—龙马溪组实现页岩气勘探开发后,2014年在该层段探明了我国首个千亿立方米大型页岩气田.五峰-龙马溪组(下简称龙马溪组)以半深水—深水泥质陆棚相沉积为主,在近盆地南部、东北部的地层厚度均在100-600m [1],自下而上发育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龙一段)的黑色硅质、炭质页岩,中部龙二段的粉砂质页岩
珠江口盆地古珠江三角洲发育时间长,叠合面积巨大,几乎覆盖目前珠江口盆地东部现已发现的碎屑岩油气田群。本文利用高精度的40Ar-39Ar定年技术分析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西江、惠州、陆丰凹陷4个富油二级构造带珠江组储层砂岩伊利石40Ar-39Ar年龄谱。伊利石40Ar-39Ar激光阶段加热分析均获得相似的年龄谱:随着激光能量逐渐升高,样品受热温度上升,表观年龄呈阶梯状上升,在高温度阶段形成年龄坪(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