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ecu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城市水资源问题,探讨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及内涵,提出具有实用意义的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该模型是一个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控制目标,以水资源系统变化模拟、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相互制约方程为约束的判别模型,称为"控制目标反推模型"(简称COIM模型),可以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或计算机模拟技术对该模型进行求解.本文并列举了在郑州市的应用实例,是对作者近期关于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的一次总结.
其他文献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的第一需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体现综合国力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与战略资源,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笔者试图结合重庆水资源现状,从一定角度向社会宣传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本文通过对农村水库移民安置工作的目标、核心任务,农业产业化经营作用的分析,提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水库移民安置优化模式是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
黄河洪水、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问题是黄河面临的三大问题,解决好这三大问题,对保障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初步探讨了实施跨流域调度解决三大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采用拉格朗日法研究深圳河上游的罗芳污水处理厂和滨河处理厂所排出污水沿深圳河的运动过程,建立了深圳河非恒定流数值模型,计算分析了河口建闸和上游调水对深圳河减污的水力条件.结果表明,河口建闸对于减轻深圳河的污染情况作用不大,增加上游来水量对减轻深圳河的污染状况是有利的.
本文首先针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证创建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其次就如何从节水意识和公众参与的角度开展节水、满足各方需水要求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展开分析,具体包括:①水权的统一:从当前管理上存在的政策失误探讨了供、用水行为模型及最优化的水权管理模式;②节水宣传的开展:分析论证隐性宣传与显性宣传的不同作用;③不同用水模式间的对比:针对限时供水、限量供水和分片供水,提出适合国情发展的城市节约用水方式;④根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我国面对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正确选择和重要举措,是我国新时期水利的创新与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积极参与,全面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长江流域人类活动引起河流泥沙来源和进入河口区的径流总量及泥沙总量发生变化,水文泥沙条件的改变使长江河口区潮滩湿地的面积、植被分布和河口生物物种发生一系列的显著变化;流域城市化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污水进入河道引起沿江和河口区水质发生变化;农业生产引起的点污染和面污染及水土流失使河口水环境发生改变,引起河口生态环境的退化;滩涂围垦造地、港口航道建设等工程与湿地生态保护间存在突出矛盾,人类活动对长江口潮滩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妥善安置失地移民,建立国家、地方、企业、移民共同受益的新机制,以实现库区经济发展、移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优美、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我们多年来一直进行探索的重大政策和理论问题.最近,笔者对广西的浪水、容城、昭平、爽岛、京南、双潭等中小型水电站库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在移民安置方面,他们改变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时期按照土地年产值倍数补偿的传统做法,对淹没的土地实行长期补偿政策,长期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实施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必然性,接着分析了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特点及其对管理机构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防汛抗旱指挥办事机构的五种典型设置模式在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然后从机构设置原则、人员素质要求等方面探讨了防汛抗旱指挥办事机构的设置和能力建设.
水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维持健康的控制因素.在分析我国水资源现状及水资源利用特点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通过了解节水型社会内涵及比较不同节水型社会试点工程建设的成果,总结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及方案,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