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热区耕作性生态农业工程浅析

来源 :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西方农业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弊端开始显现,过分重视农业效率而严重浪费农业资源现象严重;过度垦荒、砍伐和超载放牧导致水土流失及沙化现象严重;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环境污染加剧,加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引发的土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及气候变化等原因,使得我国农业、生态、经济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开始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为使我国农业走向科学、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农业逐渐兴起。本文介绍了生态农业的概念和特点,阐述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浅谈了我国热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条件与必要性,提出对热区耕作性生态农业发展的建议。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在古代世界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起源既早、成就又大,虽有起伏跌宕,但始终没有中断过的。以多元交汇、精耕细作为突出特点的中国古代农业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正是中华文
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角度来看,创意农业至少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第一,创意农业是现代农业科技与文化创意并举的新型农业,可以成为我国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模式之
栽桑养蚕,是我国古代农家一门极其重要的副业。明清时期,我国很多地区的蚕桑业出现了“衰废不举”的现象,但在杭嘉湖地区,蚕桑业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日益繁荣起来,栽桑养蚕成了
农耕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男耕女织”,是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征,包括语言、戏剧、民歌
会议
农耕文化是一种生产方式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农耕文化是对自然经济生产方式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反映,体现了人在求取生存的斗争中与自然发生的关系,在经济形态上体现为自然经济
会议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大的全局性意义。现代农业的本质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能够保障农产品供给的数量,保证农产品供给的质量,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中国农业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文化、传统农业文化和现代农业文化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统称为农耕文化时期。农耕社会里,劳动以简单的自然关系分工,男耕女织,生产经验在上下代
万古江山农为本,农耕文明有传承。甘肃农业大学成立农史研究所,这是一件追根溯源、继往开来、传承农耕文化之盛举,也是农业院校文化建设义不容辞之责任,更为解决当今“三农”问题
中国的土地,在没有外来物质投入的情况下,耕种数千年而没有出现地力衰竭的情况,这的确是一种奇迹,美国农业土壤学家F.H.金(F.H.King)便曾认为“中国传统农业在没有外来现代投入条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自汉代以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军事冲突与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果,实现了东部农耕区域与西部游牧区域的两大文化区域的历史融合;同时
会议